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6786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山药蛋派”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 “ 阶段,必然地 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这样到50 年代后期, “ 新文学 “ 的使用已大大减 少,开始出现了以 “ 现代文学 “ 加以取代的趋向, 而“当代文学 “是“社会主义文学 “ 的这一理解, 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以前的若干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改革开放后, 当代文学的多元化使得各种当代文学论著异彩纷呈。当代文学是指1949 年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 年代文 学、 90 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 其中 以赵树理 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形成于50

2、年代至 60 年代中 期,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被称为“山药蛋派” 。主要作家还有 马烽、西戎、 李束为、 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 他们都是 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 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他们坚持 革命现实 主义的 创作方法 ,忠实 于 农村充 满尖锐 复杂矛 盾的现实 生活, 忠实于 自己的 真情实 感,注 意写出 人 物的复 杂性与 多样性 。他们笔 下的新 生活, 新人物 不是脱 离生活 实际的 拔 高、理 想化, 而是朴 素、厚实 、真实 可信的 。成功 塑造了 许多落 后人物 或“中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 、赖大嫂等血肉丰满的形象。 代 表作有 三里湾

3、、 登 记 、 锻炼锻 炼 、 饲养员 赵大叔、 三 年早知 道 、 赖大嫂 、 宋老大进城等。 一、山 药蛋派的形成及影响 山 药蛋派 继承和 发展了 我国古 典小说 和说唱 文学的 传统, 以叙述 故事 为 主,人 物情景 的描写 融化在故 事叙述 之中, 结构顺 当,层 次分明 ,人物 性 格主要 通过语 言和行 动来展示 ,善于 选择和 运用内 涵丰富 的细节 描写, 语 言朴素 、凝炼 ,作品 通俗易懂 ,具有 浓厚的 民族风 格和 地 方色彩 。在粉 碎 “四人 帮”之 前,山 药蛋派多 次受到 左倾思 潮的冲 击,未 能得到 充分的 发 展。粉 碎“四 人帮” 之后, 山西 又有

4、 一批 青 年作家 自觉地 为保持 和发展 这一流派而努力。 赵树理的出现,为太行根据地的一些土生土长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知识分子 , 具体指出了创作的道路。 不少人就地取材, 运用自己打小操纵的家乡语言写出过 不少富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的作品。但这时尚未形成一个流派。 一九四五年, 马 烽、西戎写出了 吕梁英雄传 ,这两位生活与战斗在吕梁边区的青年作家,在 毛泽东同志的 讲话精神指引下, 通过他们深入农民生活的亲身体验,走上了 和赵树理一致的创作道路,这时也还未被人看作一个派。 这一派的形成, 是在建国后, 特别是五十年代末, 他们又陆续由北京等 地回到了山西,以 火花(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 ) 为

5、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 锻炼 ,马烽写出了饲养员赵大叔 、 自古道、 韩梅梅、 三年早知道,西 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 、 赖大嫂 ,束为写出了老长工、 好人田木瓜,孙 谦发表了伤疤的故事,胡正写出了两个巧媳妇、 三月古庙会等 短篇小 说,都取材于农村,充满山西的乡音土调,被文艺界目为“火花派”或“山西 派”,又谐谑呼之曰“山药蛋派”,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这时,除了这些 老“山药蛋”,山西又涌现出了一批小“山药蛋”:韩文洲 、李逸民 、宋贵生、 草章、 杨茂林 等等,他们的创作道路和风格都比较接近老“山药蛋”们。此后, 这个流派并不是直流而下, 顺畅无阻地发展, 常常遭到低级啦, 过时啦等等的

6、非 议,这还在其次, 主要是由上面来的一股极左思潮,曾经几度对这个流派的主要作家与作品进行公开的或不公开的批判,几经沉浮, 到文化大革命, 简直遭到灭 顶之灾。主要的几位作家被打成“写中间人物的黑标兵”和所谓文艺黑线人物, 遭到了长时间的折磨, 而赵树理更惨死于“四人帮”的手下。但是,令人深思的 事实是:“山药蛋”不但没被铲了根,绝了种,反而出观了又一批生机勃勃的新 的小“山药蛋”。 突出的有 成一、张石山 ,韩石山 、马力、潘保安,田东照 等人。 一九八 O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北京的作者五人, 最多;以省 而论,山西三人,最多。这三人中,马烽自不用说, 青年作者张石山便也是个“山 药

7、蛋”,他那得奖作品镢柄韩宝山 ,比马烽还“山药蛋”,赵树理的味儿浓 极了。饶有兴味的是除了山西出“山药蛋”,河北也出了。河北有两位青年作者: 贾大山和 赵新,自称是“山药蛋”派, 他们的作品也的确有股“醋味”,是“山 药蛋”。 二、山药蛋派的特色 对文学的看法。 在“山药蛋派” 的作家们看来, 为革命而工作和为革命而写 作是一码事, 因而,他们不鄙弃或逃避繁琐的行政工作,反而把担负一定的行政 工作任务看做熟悉人物, 搜集素材,捉炼主题的主要途径。 于是,形成“山药蛋” 派的作家们一个共同的作风, 即走到那里,工作到那里,他们不当客人,总是“生 活的主人”。 在生活作风上, “山药蛋”派的作家们

8、一直保持着农村基层干部特 有的甚至是农民的作风。 这反映在作品里, 作家那叙述故事的亲切、 质朴而又风 趣的语调, 直使广大农村读者如对兄弟、如对知心的好友, 整个身心都被他们吸 引住了。 他们创作的题材都是农村, 但由于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选材角度,显 示了他们的特色。他们的笔下少有叱咤风云传奇式的英雄。他们注重从平凡的人, 从平凡的场景中反映时代巨大的变化;对农村中进行的翻天覆地的斗争爱作侧面 的描绘。因而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到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紧密配合党的路线, 政策 而辛勤操笔, 常常把笔点在普通农民的家庭、爱情纠葛上, 点在一般工作和日常 的劳动场景的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上。 他们

9、极注意深入一般农民的生活探处发掘其 内心深处的活动与变化, 通过刻画极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深刻地显示了时代巨 人前进的步伐。 语言的运用。 “山药蛋”派用的语言是山西农民的语言,从而和以其他地区 群众语言创作的作家形成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孙谦谈到赵树理的语言时, 曾说, 他“没用过一句山西的土言土语,但却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他没有用过脏 的、下流话和骂人话,但却把那些剥削者, 压迫者和旧道德的维护者描绘得维妙 维肖,刻画得入骨三分。赵树理的语言极易上口,人人皆懂,诙谐成趣,准确生 动。这种语言是纯金,是钻石,闪闪发光,铿锵作响, ”,他把读赵树理的作 品比作久别归乡吃到了家乡饭菜,饭菜极简

10、单,可很适口,很解馋,放下饭碗, 余味还在口。 “ 山药蛋 ” 派作家的农民本位思想, 使他们以仰视的目光把农民作为其创 作 主体, 而且把 农民的 文化价值 视为一 种审美 理想。 他们创 作的农 民视角 博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山 药蛋派的沉浮 时代在前进, 农民从生活到思想以及文化程度都在提高;做为时代社会生活 的镜子的文学艺术, 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赵树理四十年代的作品和五十、六十年 代的作品不论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而马烽和赵树理相较, 更为重视发现与塑 造新的革命阶段出现的新人形象,结构上也更多融入了 西欧的手法等, 使“山药蛋”派有所发展。 生物界本来就时时处于物种的变异之中

11、,但问题是, 变异并不意味着全是退 化,相反,多数由于取得杂交优势, 变种比原种还要好, 生物界整个进化的历史 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逐渐吸收不同流派的优点以至国外进步文学的优点,促使 “山药蛋”不断发展,常常出现新的品种,如新的小“山药蛋”成一、韩石山、 张石山等, 便明显表现出这种趋向, 这是可喜可贺, 符合进化律的事。 这绝不意 味着“山药蛋”的“凋落”,正充分说明“山药蛋”旺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 因为虽是变种,而是更好吃的“山药蛋”。 我们应尊重“山药蛋”派的新、老作家们,他们和农民长期在一起又为他们 而写作,关于农民的心理习惯、 审美趣味以及语言方式比我们了解得多也了解得 透。倘以人类各民族的一般历史规律来推断,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经过长久的历 史形成的心理习惯, 审美趣味特别是语言方式是不可能产生根本变化的。事实已 经证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山药蛋派”便不可能停止自己发展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