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76708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课重点内容 (1)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 (2)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3)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尊孔 尚儒、团结满蒙,抗击沙俄侵略) (4)孔子儒家思想(仁、礼、中庸)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5)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三段论) ;他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他的中 庸之道 (6)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7)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成果的措施及其对

2、外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 (8)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或主要贡献(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 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促成国共合作、抱病 北上,谋取统一) ;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历程 (9)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甘地领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10)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他所从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活动; (11)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 (12)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和曲折艰难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过程;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 (13

3、)注意每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贡献、评价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含义)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的特征)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 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重要性之一)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4、响。这种 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作用重要性之二)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 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作用重要性之三)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 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

5、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作用重要性之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给我国启示?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塑造人生、影响的特点) 来源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

6、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主要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影响。交往的差异表现在交往中的语言、符号、 器物、行为举止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主要受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影响。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作用重要性之五)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 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7、(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 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正确态度和原因 认识:(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正确态度:(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

8、族文化。因为民族文 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同时 要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原因(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 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 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

9、世界的” 由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民族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 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性) 总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 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总) 5、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含义、途径、主要手段、态度 ) 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此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

10、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 径。 传播媒介的发展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4)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文化传播日益紧密给我国启示?)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

11、命。6、传统文化(含义、继承的表现、特点、对待正确态度)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特点: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

12、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 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 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影响文化发展的三因素:社会制度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7、文化创新(原因/作用、途径、源泉、主体) 原因/作用、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3、,是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重要性(意义):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重要保证。 途径: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动力和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 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基本途径: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

14、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C、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1)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实践的作用与群众的地位给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 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需要文 化不断创新来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条件。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

15、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8、中华文化(特点、原因) 特点:(1)源远流长重要见证:汉字传载、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地位领先,成就卓著)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呈现地域性特征) (3)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原因:包容性 包容性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 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

16、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3)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5)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9、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内涵:以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 重要性(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 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