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6021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6(人教版必修3)(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知识识 与能 力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作品 的内容;了解歌行体。过过程 与方 法领领悟作者的艺术艺术 技巧;学习习描写 音乐乐的方法。情感 态态度 价值值 观观品味诗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诗中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领悟作者关 注现实现实 、同情和尊重受损损害的下 层妇层妇 女的崇高精神。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我萍水相逢,又怎能 走进对方的心灵?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白 居易却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的感叹,这句诗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为 千古名句,拥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 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到九江江边,随同 诗人一起感受那动人的一幕吧!

2、六、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_ _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 _3转徙于江湖间 _ _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_ _5使快弹数曲 _ _ 6送客湓浦口 _ _七、名句默写 1琵琶行诗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至少 找出3句) _ _ _。 琵琶行的“行”意思是 _ 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 景物画面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写出 三处这样的景色描写句子: _ _ _ _ _ _【自主校对】 一、 ln x mn zh tin d yo co fn xio din b h ln zho zhu y 二、谪/嫡/镝 拨/拔/跋 绡/诮/销 钿/佃/细 崖/ 涯/睚 啼/缔/蒂 三、1

3、.吩咐,命令,动词 取名,动词 生 命、性命、名词 2用手指挑动,动词 弹奏乐器用的薄片, 名词 3断,此指琴声中断 走不通的,形容词4小声哭,动词 眼泪,名词 5酒液,名词 摆酒席,名作动 6这,指示代词 判断动词 7.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8说话,动词 曲子,名词 9于是,就。连词,表顺承关系 介词, 随着 介词,凭借 介词,趁机四、1.第二年 2.“突”,副词,突然。“出”,动 词,出现 3.整理 4.“因”,连词,因而。“为” ,动词,作,写 5.容颜 6.以前 7.纵横散乱、 参差错杂 8.年龄大 五、1.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 摆酒席 2名词活用为动词,作

4、歌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被打湿 4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 ,轻视 5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1.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介宾结构后置。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 琶” 3介宾结构后置。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4省略句,“本”后省略动词谓语“为” 5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之”,指“ 琵琶女” 6省略句,也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湓浦口 送客七、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歌行体诗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

5、浸月。 一、作者档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下邽人。二十九岁中进士,任翰林学士、 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被贬江州司马。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 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 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并序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 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是我国 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 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著有白氏长庆集。二、背景回放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有 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 顿时一

6、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 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终以 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 ,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听了琵琶 女的弹奏,深有感触,创作出这一传世名作。一、整体悟读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 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 为主,后者为辅。请说说他们各自的形象 是怎样的。参考答案: (1)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 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殷勤,生活中充满 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 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 又值社会发生动乱时,“门前冷落鞍马稀”,不

7、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 凄苦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 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玩弄的乐伎 们的悲惨命运。(2)诗人的自我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天涯沦 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 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 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 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 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 ,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这一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 凄凉、郁闷的心情,抒写了自己官宦失意的痛 苦和感伤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激愤。二、局部涵泳 1琵琶行并

8、序中有多处关于“江”和“月”的描 写,简析这些描写的不同作用。 参考答案: 诗中多处描写了“江”“月”,但在不 同的情境中,“江”“月”所渲染的氛围也是有区别 的。比如,诗的第一段中“茫茫江浸月”的那种凄 冷景象,渲染了主客分别时怅惘、伤感的情绪。 第二段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 琵琶女奏完名曲后,明月高悬、天地俱静之景, 从侧面表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第三段“去来江 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寒江冷月,道出了 琵琶女当前的孤独与凄凉。2诗歌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出色,试分 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具体描写乐声的。 参考答案:手 法例句效果比 喻喻大弦嘈嘈如急 雨 小弦切切如私 语

9、语 大珠小珠落玉 盘盘写出乐乐声由急骤骤粗重 而急促轻细轻细 而纷纷繁 清脆;感情由悲愤愤而 凄苦,悲愤愤凄苦倾倾泻 而出,达到演奏的第 一个高潮。比 喻喻间间关莺语莺语 花底 滑 幽咽泉流冰下 难难 冰泉冷涩涩弦凝 绝绝写乐乐声由高潮转转入婉转转 低回,艰涩难艰涩难 通;感情 由悲愤愤凄苦倾倾泻而出, 转转而抒发满怀发满怀 哀怨, 进进而凄楚难难表,以至无 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银银瓶乍破水浆浆 迸 铁骑铁骑 突出刀枪枪 鸣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乐声雄壮、激越,进进 而猛然煞住;感情由凄 楚无声,转转入激昂愤愤慨 ,进进而凄厉厉无尽,演奏 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

10、 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犹如江潮 叠涌,奇峰层出,不愧为古典诗歌中描 写乐声的绝唱。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 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 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 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 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 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 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 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 ,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 不满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 意

11、义的典型情绪。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 互相慰藉的名句。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三、开放探究 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白居易的夜 闻歌者和琵琶行作比较,说说你的看法。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 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 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 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 不说。思路提示一:夜闻歌者系元和十年秋作者谪 赴浔阳途中夜宿鄂州时所作。这首诗与琵琶行 都作于诗人被贬之后,描写的对象都是境遇孤 独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对她们都表 示了深切的同情。两首诗都用秋江月夜的环境来 烘

12、托故事的悲凉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 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思路提示二:夜闻歌者是五言古诗,篇 幅短小,没有琵琶行那样细致生动,歌 者的形象也没有琵琶女那样完整丰满,基本 上采用白描手法。而琵琶行表现手法则 富于变化,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叙 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 等修辞手法,因而语言表现力强。不过夜 闻歌者如此短小的篇幅,勾勒出一个楚楚 动人的少妇形象,也不失为一首好诗。一、文脉梳理二、意旨探微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它 先着力描写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艺,又叙述 她令人心酸的悲凉身世,进而写到作者凄苦冷落 的贬谪生活,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

13、识”的感叹,表明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 ,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而抑郁不得志的感慨 。1构思匠心独具 (1)线索清晰。本文运用明暗两条线索,扩 大了写作空间,并且结构严谨。歌女的遭 遇、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 暗线。明线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 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也可以说一 条反映民间的变化,一条反映朝政动乱的 变化。一虚一实,虚实相连,使结构在严 谨中见出错落。(2)重点突出。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 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 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三次演奏 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但客人 和诗人都听到了其悲凉的演奏。第二次是明写 ,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演奏是诗歌的主体部 分。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这里主要 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 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2叙事详略得宜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 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 但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略写送客,详写听乐; 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