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5804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予以数量化的过程,这一概念是( )A.测量B.评价C.统计D.测验2.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 A.信度与区分度B.效度与信度C.难度与效度D.难度与区分度3.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A.效度B.稳定性C.信度D.可信度4.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A.对比参照方案B.常模参照方案C.正态化转换方案D.百级等级方案5.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较与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力的题型是()A.填空题B.选择题C.是非题D.计算题6.下列不属于教育评价的原则的是()A.方向性原则B.公平

2、性原则C.指导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7.下列哪种效应的弊端为“以偏概全” ()A.晕轮效应B.参照效应C.首因效应D.成见效应8.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法是()A.定性分析评价法B.临床督导评价法C.绝对评价法D.相对评价法9.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心理现象是指()A.本位心理B.逆反心理C.“趋”中心理D.从众心理10.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 “第 1 名, 第 2 名, 第 3 名, ” ,这一变量属于 () A.比率变量 B.称名变量 C.顺序变量 D.等距变量11. 评价者的心理现象中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3、是()A.期望效应 B. 时尚效应 C.理想效应 D.近因效应12.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所指的测量的特点是()A.间接性 B. 相对性 C.可测性 D.准确性13. 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价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为()A.选择题和填空题 B. 论述题和操作题 C.选择题和简答题D.客观题和主观题14. 在一 36 名学生数学考试分数的频数分布表中,最高分数为97,最低分数为 50,并将其分为 8 组,则组距为()A. 5 B. 6 C. 5.6 D.7 15. 用来表示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且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的

4、信度是()A. 同质性信度 B.重测信度 C. 复合信度 D.评分者信度16下列为评价信息收集标准的是()A. 可 靠 性 和 准确 性B. 时 限 性 和 客 观 性C.准确性和一致性 D.可靠性和有效性17. 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A.评价指标 B.评价标准 C.指标权数 D.指标权重18标准分数属于什么变量()A.类别变量 B.等级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19. 定性分析评价法和定性综合判断法的教育评价方法是按照( )来分A.基种 B. 思维方法 C. 行为目标 D.单项指标评分方式20.T 分数的计算公式是 ( ) A.10

5、0Z+500 B.2Z+50 C.10Z+50 D.2Z+5 二、填空题1 、 衡 量 教 育 测 量 的 质 量 可 采 用 的 四 个 指 标是、。2、测量的三个要素是、。3、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指的是。4、用于测量学生对字词、事件、人物、地点、公式、原理等关系的识记能力和联接能力的题型是5、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三、名词解释1、教育评价2、测验目标3、护短心理4、定性分析5、结构效度四、简答题1、简述进行评价时收集信息的方法。2、简述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3、简述我国对测验目标的分类。4、简述填空题的编写原则。五、论述题1、论述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

6、哪些作用?2、简要论述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答案:一、 选择题15、 A D C C B 610、 D A C D B 1115 、A C D B C 1620 、A D C B C 二、填空题1、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2、单位、参照点、量表3、效标关联效度4、配对题5、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测量对象的复杂性;测量目的的针对性。三、名词解释1、答:指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答:指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明确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3、答:

7、又称“文饰”或“理由化的适应” ,指被评价者为掩饰自己的缺点、短处,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4、用语言描述形式及哲学思辨或逻辑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目的是把握事物的规定性。5、指测验目的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应所达到的程度。四、简答题1、观察法;听汇报;调查访问;座谈会;收集文字资料;发问卷;测试。2、适当增加测试题目的数量;测验的难度要适中;测验的内容要尽量同质;测验的程序应统一;测验的时间要充分;评价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3、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空白处答案唯一;所填为关键词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所填内容在中间或后面;空白处线段长短一致;答

8、案为数字时,其单位和数字要精确。五、论述题1、答: (1)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它包括测量评定的功能、事实判断的功能、价值判断的功能、问题诊断的功能、区分选拔的功能;(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包括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作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3) 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体现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的记忆和促进迁移、促进学生自我评价;(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对教师的管理、对目标的管理、对过程的管理。2、答: (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充分合理(2)通过心理调控, 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