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第一章 总 则为加强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上海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地质工作为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 年)》、《全国地质勘查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上海市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上海市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上海市促进地质勘查、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的适用范围为上海市所辖行政区域《规划》以 2007 年为基期,2008~2015 年为规划期,展望到 2020 年第二章 社会经济概况与资源、环境和地质勘查形势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与面貌日新月异,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根据中央对上海的发展定位,到 2020 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
在城市发展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在加大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二、地质资源与环境特征(一)矿产资源贫乏,对国内外依存度大受上海本地矿产资源匮乏的约束,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主要依赖于国内外市场其中,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等地区,煤炭则主要来源于国内主要产煤省区,铁矿石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二)地质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负担日趋加重上海自开埠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其中以地面沉降最为突出,对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三)城市发展空间受约束,后备土地资源亟待合理开发与保护上海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开展长江口及海域砂矿资源调查和海域地质环境调查,寻找促淤造地用砂源、推动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成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当务之急三、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一)加强了以城市地质调查为代表的基础地质工作以城市地质调查为重点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开展了多项基础地质调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与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大了地质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地面沉降微量加速的发展趋势;修建了较为完善、基本覆盖全市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示范工作;切实有效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队伍,编制并出台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三)规范了矿产资源管理,促进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加大了压缩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力度,规范有序地推进矿泉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加强了砖瓦粘土资源的开发管理,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除按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要求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机制之外,重点加强了工程建设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完成了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工作,完成了张堰岩心库建设;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工作;已开发并将逐步完善“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提高了地质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的能力五)进一步健全了地矿管理体系,强化了行政管理职能建立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一体化的主管处室,完成了将地矿行政管理职能全面向区(县)政府延伸的工作,促进了地矿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地面沉降“ 十一五” 防治规划》四、地质勘查与资源环境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基础地质资料提供更有力支持上海已有的地质调查成果大多基于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工作目的进行的,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乏系统性,无法直接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随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的逐步实施,上海的城市建设与管理需要区域性、基础性地质资料提供更全面有力的决策支持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上海经济仍将保持 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人民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地下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三)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城市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及地下水资源开采,使地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地面沉降、土壤污染、岸带侵蚀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为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上海必须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能力四)生态型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水土环境调查目前,全市土壤地球化学现状、水土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程度较低,需要开展并深化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以满足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生态型城市建设。
五)城市管理能力提高需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长期以来,上海积极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以往开展的工作精度较低,各专业数据缺乏融合,资料与成果的共享和利用水平较低因此,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设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地理信息与服务系统,为政府和社会搭建城市地质信息的快速反应平台,以满足城市管理对地质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六)地质工作能力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对地质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学习引进和消化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地质工作与时俱进,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是提升地质工作综合能力、推动地质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强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加强地质队伍建设,使地质工作与时俱进,充满朝气和活力,是提升地质工作综合能力、进一步发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要途径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握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确保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地质工作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实现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生态建设和地质环境保护优先” 的原则促进生态建设和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缓解城市快速发展对地质环境的压力,保护上海脆弱的地质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的原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地质勘查、地质环境监测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资料管理等工作,突出城市地质调查和浅层地温能(浅层地热能)等工作重点三)“开拓领域,提高保障” 的原则上海作为经济繁荣、地质环境脆弱、资源紧缺的城市,要在依赖于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拓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领域;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形成地质信息服务产业链,提高对城市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三、规划目标建立健全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工作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拓展地质工作领域,提高地质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体系,构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地质环境状况第四章 规划布局一、中心城该区域未来城市建设中,在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地下空间开发将向更深层次、更高强度发展该地区也是上海历史上地面沉降发生最早、最严重的地区。
该区域的工作将主要是:深化三维地质调查,重点开展 1:5 千~1:1万的工程地质调查,为地下空间开发、地面沉降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在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的同时,重点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调查与防治研究;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体系,为生态住宅等的建设服务;开展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的浅层地温能(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推进浅层地温能(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二、新城和沿江沿海沿江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易遭受地面沉降、风暴潮、岸带冲淤等地质灾害的危害,目前新城和沿江沿海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相对薄弱,地质灾害监测设施较为缺乏,并且基础资料信息较少,评价与研究工作薄弱该区域的工作将主要是:开展综合性基础性地质调查与评价,重点开展1:2.5 万的工程地质调查,为新城建设和沿江沿海战略实施服务;开展地面沉降、岸带冲淤等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和完善包括地面沉降在内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环境、地面沉降和岸堤稳定性的监测,加强地面沉降、岸带冲淤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沿江沿海安全;开展浅层地温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推进浅层地温能(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
三、郊区该区域地面沉降属轻至中等,但重要交通干线路基变形引发的不均匀沉降较为突出;由于上世纪 70 年代部分地区采用污水灌溉、垃圾堆放、工业废弃物等造成了土壤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往对该区域的基础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未开展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监测设施有待完善本区域的工作将主要是:开展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改善地质环境;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重点开展重要交通干线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保障重要交通干线安全运营 四、河口和海域该区域以往的地质研究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研究资料分属不同系统的管理部门,资料搜集整合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本区域的工作将主要是:开展海域基础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开展地壳稳定性和近岸海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海域开发、城市安全服务;开展海砂资源调查,为海砂资源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滩涂生态状况调查,开展海洋地质环境、冲淤变化监测,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保护海洋地质环境服务第五章 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一、基础性地质调查(一)深化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服务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运用先进地质理论和调查方法,深化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和服务领域。
十一五” 期间,进一步完善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以新城、地铁等重点工程规划和建设为示范,进一步推进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加强中心城工程地质结构、浅部水文地质结构调查与评价;开展长江口综合地质调查2011~2015 年,完成与城市规划等相匹配的重要区域大比例尺城市地质工作;开展海域综合地质调查二)开展河口及海域稳定性调查,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2011~2015 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开展 1:50 万地球物理场(重力、航磁)测量工作,进一步调查长江口及近岸海域主要断裂分布和活动性,分析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对区域稳定性的影响,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三)开展地球化学调查,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补充完成长江口及近岸海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与评价;开展基本农田土壤地球化学环境调查,评价基本农田质量,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由数量逐渐向数量与质量并重方向转变2010 年前,完成全市 2340 平方公里基本农田 1:25 万土壤地球化学环境调查,1200 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用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