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5315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对外贸易88理论前沿Theory 佟立志 高云龙当前, 气候变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地球能源、 环境、 气候面临的问题, 低碳经济一经提出,马上受到全世界的响应。日前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碳排放的减少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就曾指出,“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 也是发展问题, 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高耗能、 高污染、 高排放的方式, 而在气候变化的今天, 显然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只有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才可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低

2、碳 经 济 ”(Low-carbon Economy) 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是指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 简单理解就是指在发展中排放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但又不牺牲经济的发展,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 其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 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 低化石耗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流模式。 关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研究, 相对于西方国家略晚, 我国学术期刊文章多于2007年开始出

3、现相关方面的探讨研究。2006年底, 国家科技部、 中国气象局、 国家发改委、 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 中国正式发布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 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 , 并建议建立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 , 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 减缓气候变化,令世人瞩目。 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 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

4、 “” 上 “低碳经济” 被正式提上议题。2009年8月1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 审议并原则通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草案) 。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到2020年将比2005年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体上看, 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年份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比上年 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 比上年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990987031.8 18667.8 3.8 0

5、.47 19911037835.1 21781.5 9.2 0.55 19921091705.2 26923.5 14.2 0.37 19931159936.3 35333.9 14.0 0.45 19941227375.8 48197.9 13.1 0.44 19951311766.9 60793.7 10.9 0.63 19961389485.9 71176.6 10.0 0.59 1997137798-0.8 78973.0 9.3 1998132214-4.1 84402.3 7.8 19991338311.2 89677.1 7.6 0.16 20001385533.5 99214.

6、6 8.4 0.42 20011431993.4 109655.2 8.3 0.41 20021517976.0 120332.7 9.1 0.66 200317499015.3 135822.8 10.0 1.53 200420322716.1 159878.3 10.1 1.59 200522468210.6 183867.9 10.4 1.02 20062462709.6 210871.0 11.6 0.83 20072655837.8 249529.9 13.0 0.60 20082850004.0 271987.6 9.0 0.44 表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化关系表资料来源:中国统

7、计年鉴 (2009)2010NO.0189图1 我国经济发展增长与能源消费变化关系走势图理论前沿Theory增长变化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除1997,1998年略有下降) 。 从表1和图1可知,2002年以前, 能源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周期基本一致, 能源消费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变化方向大体一致。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既反映能源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速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基本均小于1,说明能源消费增速小于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逐年增加, 特别是2003-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能源消

8、费增长率分别是15.3%, 16.1%和10.6%,而GDP的增长率为10%、 10.1%和10.4%,能源消费弹性大于1。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我国提出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特别是 “十一五” 规划的出台,更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因此, 2005年以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出现大幅降低,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保持了下降趋势。 这也与我国开始实施发展绿色GDP, 降低单位能耗, 减少碳排放的一些相关政策有关。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几乎一致,这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发展模式的二

9、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费走势是一样的。 因此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费量以及降低能源消费的增加速度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这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滞缓。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不可能通过牺牲经济发展来减少碳排放,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等,以到达既发展经济,又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和气候的目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我国是典型的高碳型经济发展中国家,而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1990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为76.2%,2002 年下 降到66.3%,但在 2002 年 以 后,煤 炭 所占比例又逐年上升, 2

10、006 年上升到69.4%。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在2002年以后出现迅速增长,连续三年均为10%以上, 远高于同期的美国和日本。 即使作为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的能源消费增长率2006 年也仅为5.4%。 虽然我国2006年能源消费增速减慢,但也高出印度4个百分点。相比较,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快于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率,2003年和2004 年煤炭消费增长率分别 达 到19.5% 和 14.4%, 2005 年 和2006 年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分别为11.9% 和10.4%。煤炭消费变化与能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主要地位。 以煤炭为主

11、的资源状况也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初期,高碳燃料煤炭消费增长会引发碳排放的快速上升,自1751年工业化初始至1998年的近250年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2200多倍,其中,以煤炭为主导的前210多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最快。 可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不可避免地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碳含量相对较低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取代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了10%-30%,最终出现碳排放增速的减缓和下降。因此,从长期来看,加大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 但由于我国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否通过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形成以煤炭为主,石油、 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互补的多品种能源结构体系是当务之急。这种化石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会减缓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我国已于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公布了减碳排放指标, 这彰显我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我国应利用此次机会,调整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展新型能源进而做出产业调整与发展, 保证在低碳排放的同时保持正常的经济发展速度。(作者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