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5315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观北京十一学校的个别化教学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东明学校杨淑平走近十一走近十一,触目所及的就是“思方形圆”的校园文化标志。思方,思想要有棱角;行圆,行为要有规范;十一就是要培养致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于是十一便有了成就学生的学校课程 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四类德育选修课程。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建构与之相适的课程,想过但从未想到能做到,十一做到了。走进十一,满目所及的就是各种花花绿绿的社团纳新海报、活动通知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里,墙壁上、门窗上、电梯里, ,于是脑海里便有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充满了学生的智慧;有了形形色色的课程,充满了一个教育家

2、的智慧;有了莫名的一种期待,充满了对自己学校发展的律动。在崔永元的小崔说“事”中,再次认识了十一。厉声提醒崔永元禁止吸烟的魏东告诉大家,“学校是我们的”,令我震动很大, 思考颇多: 学校到底是谁的?是学生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学校还给学生,怎样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学校是他们的。十一做到了,我们才想到!期待着走进十一的课程、十一的主人。走进十一课程我们经常说也经常思考:作为一个从教者,通过我们个体的教育教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作为一个办学者, 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前我们常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后又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于是,我们就做了一道加法题:面向全体学生

3、,即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的累加方式,企图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很多负担,使得学生在我们设计的轨道上疲于奔忙,失去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甚至对学校、对学业产生逆反。于是,我们便困惑,这是怎么了?真的有一种方式能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还能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并能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即“成功”又“成人”吗?走进十一,我感受到了、看到了这样的一种教育。在每个给我们做报告的老师的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就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培养目标,这句话是动态的: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就是“更好”,不断地追求“更好”,才能实

4、现“卓越”。这大概就是十一卓越的源泉吧:每位教师都在追求自身的卓越,都在追求成就每位学生的卓越。为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十一有了促进学生变得更好的课程,分类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分层课程,尊重学生的基础;戏剧课程,引领学生体验多元人生;综合课程,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领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先修课程、援助课程、枣林村课程使教育真正面向每个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9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细目校本教材主干课程(理科分层)(文科不分层)自选课程(文科分类)(理科无)补弱课程提升课程援助课程分类选修课程体育、艺术课程自选必修类选修类选 修 课 程技 术 课 程综合课程自主实践课程志远课程意

5、诚课程思方课程行圆课程4: 15 以后 进行选修航空、机械、汽车、网络、电影拍摄等枣林村书院针对特殊群体针对弱势群体分 时 选 修 课 程史地生(初一、二)课程实施:课程开发: 暑假一月的学科委员会带领下的课程资源研发:人人参与,人人了解整个学段课程的开发理念。主要负责编写课程标准细目和教材读本,属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学期大小学段安排:第一学段: 1-9 周(第九周一般为考试周)学期小学段:第 10周:游学课程第 11周:反思调整、预习规划、完成个性化工作第二学段: 12-20 周走进十一评价这种分层分类、个别化选择的课程,走班选课的组织形式改变了校园生态。走班选课使老师失去了办公室,却拥有

6、了自己的教室,于是教室文化便充满了浓浓的学科气息;走班选课使学生失去了班级,却拥有了更多的教室、更多的朋友,更多的选择,于是校园里满是各个社团及活动的个性化招贴。 走班选课也使课间没有了轻松的闲聊,却有了选择通往兴趣与成功的路。课程的变革、培养目标的变革、教学形态的变化势必带来评价的变革。评价的个性化促生了过程性评价中评价纬度的变革,于是便有了针对课程特点的个性化评价纬度和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评价纬度。过程性评价提供给每个学生一面镜子,学生可以照到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控以后的学习过程,更好地促进自己在目标导向下发展;终结性评价的质量诊断通过专业化命题与课程细目的统一反射出老师教和学生

7、学的过程中与目标发生的偏离度,为师生提供了调控教与学过程的最准确依据。数字化使学校所有的评价成为可能,便捷、准确,针游学课程各 类 社 团小学段进行先修4: 15 以后进行选修体 育 艺 术艺 体 自 选必修课程艺体选修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不断调整评价纬度,使得评价分析更能反映教学过程,使得过程优化有据可依。纬度个别化:课程个性化、学生个别化操作数字化:依托 “ 课程管理平台 ”管理标准化:如下图命题专业化:诊断性命题专业化操作数字化:依托 “ 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平台”管理标准化:如下图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科委员会 课程负责人 制定评价指标教师 操作学部评价负责人 监督教导处总体监管、技

8、术服务命题专家组 命题学部组织 考试学部评价负责人 组织诊断分析课程院负责组织教导处整体监管服务课程院提供技术服务命题流程 考试管理 诊断分析1命题流程: 编制命题蓝图 编制试卷 研磨试卷 提交试卷2考试管理: 组织命题 试卷提交 试卷印制 试卷保存 组织考试组织阅卷 成绩登统3诊断分析: 试卷的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考试成绩数据登记表 采集数据 上传系统 运用分析数据于是,培养目标、课程、评价和谐统一,引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使得教有目标、学有导向。 “有了好过程, 才会有好结果。 你想要什么, 你就评价什么, 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纬度。师生们在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生物学科委员会主任王春易老

9、师这么说。走进十一学科课程建设有了学校对课程、评价的顶层设计,便有了与课程相适的各学科课程的下行建设,实践落实。应该说,最令我们震撼的就是十一学校的学科课程建设。每个学科委员会主任的报告给我们带来的都是一场头脑风暴。走进十一学科课程建设,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个别化教学,什么是面向学生未来的教学:面向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尊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十一各学科为学生确立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内容、研定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不同的选择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数学学科委员会主任杨文学老师说,数学课改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五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而校本教材的开发

10、又是五级课程体系中最大的一个亮点。而课程标准细目又成了老师落实课程、学生自我诊断、命题委员会命题的纲领性、导向性的校本化纲要。同时,“名师 +博士”的教师队伍组成促进了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互补互促的团队教学形态的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了课程体系的全面落实、校本教材的全面开发、课程标准细目的高水平编制。走班选课学科教室建设学科味儿学习资源个性文化学科用具十一学校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建构与实施真正落实了个别化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最真实发展的理念。走进十一课堂“学生主体、以学定教”的课程建设”引领十一学校的课堂走向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名师 +博士”的教师

11、队伍构成正使十一学校的课堂走向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轨道。一、实验课注重动手体验、合作探究走进宋新国老师的物理课,感受了一位博士学委主任的魅力。他采取的教学方式是问题导入-问题展开 -动手实验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修正实验 -问题解决。这大概就是物理课的本真,引领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实验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在引领中提升、在修正中反思、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事物”本真的“道理”。分级课程分级教材分级标准细目教学方式理化三级数学五级自编教材读本内容 :人教版+校本化作用:导教导学导测导评物理:阅读讨论诊断精讲探究反馈数学:-自主研修教材读本-自我诊断-前测-

12、精讲-答疑解惑-后测过程性评价(日常学习表现)+ 终结性评价(诊断测试)方式: 全体教师参与, 做中成长内容:国家课程标准 +校本教材导测指的是考试命题的导向。导评指的是学生自我诊断、老师诊断反馈的依据。学生主体,以学定教诊断评价课后,我和宋老师探讨了一个问题, “除了情景问题之外,为什么不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做实验,而是实验之后才抛给学生问题呢?”宋老师说,“让课堂更加开放,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加全面。如果实验前抛给学生具体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很功利性的针对这几个问题讨论、思考,很难得到全面的感受。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思辨要求高的课堂,我们也会先把问题抛出去,然后引导学生在做实验

13、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实验过程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思辨要求低的课堂,比如今天的课,实验的过程主要在于体验、感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就更适合采取今天的方式。但无论如何关注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是最重要的。 ”二、英语课注重任务驱动、评价引导走进王鲁豫老师的课堂,体验一个名师给十一学生带来了什么。简单的课堂设计引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看似如此简单,简单中的智慧正是每个为师者孜孜以求的东西。1一张图片包罗万象,一个任务引领全堂。一节初一课,内容是My school day. 王老师就出示了一张图片,这种图片的中间是课题,课题的周围是一个学生

14、从“起床到睡觉”一天的各种活动图片。看似简单的图片却是本节课内容的整合与建构,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因此我说:一张图片包罗万象。这张图片同时也是本节课进程的线索,又是本节课学以致用的任务,因此我说:一个任务引领全堂。从与学生自由交谈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着痕迹的教会了学生如何表达时间和在不同时间的活动,于是从图片中孩子的活动到描述自己一天的活动,实现了用英语做事情, 实现了从教材走入生活。2一个板书将图片变为语言,两句评价将难点化为子虚老师在与学生自由交谈图片内容的同时,把学生说出的活动顺手写在黑板上,把学生说不出的活动,自己不着痕迹的引导出来用红笔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让学生多读

15、两遍。那么自然、那么悄然,与图片对应的英语词组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理解内化这些词组的用法。在语境中感知体验、在运用中内化生成可见一斑。因此我说:一个板书将图片变为语言。学生用黑板上的词组陈述图片中孩子一天所做的事情,练习这些词组和时间表达的方法,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生在用的过程中,自然就使用了主语the boy, 自然就丢掉了动词上第三人称单数的“ s” 。学生叙述完后,老师评价又是那么轻描淡写地说,“第一人称,我们自然用动词原形,如果是第三人称呢?” 。学生们恍然大悟,“要加 S” 。第二个学生错误依旧,于是产生了如下的对话:王老师说: 汉语中,我吃、

16、你吃、他吃都一样。 英语中,我吃、你吃一样, 他吃呢,要”学生:加 S。老师:第三个同学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对比中英文的习惯,不着痕迹的让学生感悟易错点,并没有一遍遍强调或责备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引领了错误的矫正。第三个同学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当然不会。因此我说:两句评价将难点化为子虚。名师之所以“名”,在于她的智慧,在于她的等待,在于她与学生平等的内心。三、数学课注重引领思维、启迪智慧误打误撞,跟随王鲁豫老师撞进了一个中科院博士的初二数学4 的课堂,看了一节别开生面却引发了我深层思考的课。博士,给十一学生带来了什么?思维与素养、空间与精神数学思维、学科素养、思维空间、追求科学的精神。1尊重学生优势,凸显个别化教学从情境中抽取问题,问题出来了,几何图形呈现在黑板上,生活变成了数学。对照图形,师生互动,内含、外切问题解决了,可相交的问题学生就是不能形成具像,于是老师停止了,让学生动手画图,体验感知,发现问题。这时观察学生,大部分学生直接带着问题开始画;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