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588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民族宗教知识政策三十四要点一、什么是民族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二、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内容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4.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6. 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8.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三、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五

2、大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工作报告。四、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胡锦涛同志在2005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对其内涵进行全面阐述。五、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线促进民族团结, 实现共同进步。 胡锦涛同志在2009 年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六、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七、我国民族工作的生命线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石的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政策,是我国民族工作的生命线。八、开展民族工作的四个坚持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

3、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九、开展民族工作增强四个认同和四种意识的思想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种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十一、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的四个不动摇胡锦涛同志在2009 年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必须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必须坚持

4、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十二、党中央在民族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六个毫不动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10 年 9 月在与省部级领导干部民族工作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指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做到六个毫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民族地区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证;二是毫不动摇地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整体实力;三是毫不动摇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

5、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四是毫不动摇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五是毫不动摇地推进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力出众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六是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大好局面。十三、党中央处理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概括为五个始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10 年 9 月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民族工作专题研讨会上的动员讲话中,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处理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概括为五个始终:一是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主题;二是始终

6、切实遵循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个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三是始终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一重要思想;四是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五是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四、尊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规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相应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凡属少数民族习惯的假日,由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规定放假日期。少数民族职工

7、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十五、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清真食堂、清真灶的规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个少数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东乡、保安、撒拉等个民族群众有清真饮食习惯,禁食猪肉。1凡是有清真饮食习惯和少数民族儿童学生寄宿中小学和幼儿园,必须建立清真食堂

8、。已经建立清真食堂的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防止非清真食品进校、进园,严禁在这些学校、幼儿园门口设立非清真食品摊位。2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凡在学校进餐的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含教师)达一定规模并已建立食堂的,应单独建立清真灶,设立清真食品专卖窗口,做到有专人负责,专用灶具和炊具,严禁与非清真食品灶具、炊具混用;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较少,设立清真食堂或清真灶有困难的以及已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学校,也要为他们就餐提供方便。3 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时,不准以不具备清真餐饮条件为由拒绝接受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或因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人数少而不执行有关规定。4建立清真食堂和设立清真

9、灶,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各级教育、 民族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按要求设置清真食堂或清真灶。同时对已经建立的清真食堂和清真灶要严格把关,采取措施继续办好, 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习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十六、关于禁止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行为的规定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如,为了保障一些少数民族饮食清真食品的习惯,北京、江苏、新疆等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广州、昆明、成都等多个中心城市,都有专门立法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和管理,其他地方在综合性的法规中

10、也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为了保障少数民族欢度本民族节日的权利,国家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少数民族的习惯制定放假办法;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为了防止发生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问题,国家法律法规对新闻、出版、文艺、学术研究等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刑法专门设有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追究。十七、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方法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的一般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都归结为民族问题。国家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国家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依法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