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74571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 论 世界之大,奄有七洲四洋、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60 多亿人口。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发展历史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特征也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种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种经济活动的全球布局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地理的任务就在于,一方面要总结和剖析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经济地域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要揭示各种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空间流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产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空间布局的基本规律

2、。学习世界经济地理的,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地理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世界经济地理发展概述 一、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起源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其前身是以对国外的自然、人文与经济状况等描述为主的外国地理,几乎没有对规律和理论的探索。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地理学的发展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以来,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对外国地理学给予很大的影响,学科在描述的基础上增加了推理和解释的内容。19 世纪末随着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外国经济地理也从外国地理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产业革命以来蓬勃发展的世界各国各地区产业分布的条件和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在国际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经济己经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外国经济地理已经不能涵盖不断加深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的内涵,外国经济地理由此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地理” 。 二、国外世界经济地理的发展特点 世界经济地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形成发展与经济地理学同步,共受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作为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各

4、时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是该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和力量源泉。从早期人们对国外了解的需要到近代大国对外掠夺与扩张的需要;产业革命后,工业国家对市场与殖民地的需要;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当代的一超多强,以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的不断增强等,均对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理论与内容有着深刻影响。其中,上世纪 50 年代第一章 导论 2 晚期,国外世界经济地理学家专注于区域经济的结构与发展,推动了对区际功能与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区际联系这一研究课题;60 年代国外世界经济地理学家结合定量分析侧重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研究;70 年代,国外世界经济

5、地理研究将社会科学理论与空间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70 年代晚期到 80 年代初世界经济地理的系统研究又开始升温。 在近代地理学阶段,外国经济地理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分布及其条件,各国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对外贸易等静态的经济景观层面上。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对全球和区域内部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的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领域得以日益拓展,如:世界范围产业升级换代与产业链延伸扩展规律;跨国公司、世界金融和科技信息网络等的研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网络的研究;从区域独特性研究转向区际联系研究等。而地缘政治,尤其是地缘经济对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影响在日益增强。 近代地理学把外国作为一个区域进行研究,研究一个国家,乃

6、至一个洲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地关系成为外国地理研究的理论主旨。现代地理学阶段,其理论己从一般的人地关系和区域性转向研究产业布局系统论。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地理已经成为一门研究世界经济联系空间演变的学科。具体包括:经济活动的组织和空间变化;经济景观的全球运作模式和区域运作模式;区内和区际经济联系的动力机制等。 目前,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世界经济地理教材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系的布雷 (H. J. de Blij)和谬勒(Peter O. Muller)主编的地理学:领域、区域与概念和曼彻斯特大学地理系迪肯(Peter Dicken)教授所著的全球转换:世界经济的变换轮廓

7、. 地理学:领域、区域与概念将世界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似性划分为 12 个区域,分区域详细讲解区域内整体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是一本内容详尽的世界区域地理教材。该教材自 1970 年出版以来,已再版 12 次,发行 100 多万册。 全球转换是一本研究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活动的地理著作,内容包括全球经济的转换过程、主要产业的全球布局特征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等。该书自 2003 年出版以来已再版 5 次,全球发行量超过 10 万册,是英语国家常用的大学经济地理教材之一。 三、中国世界经济地理发展现状 建国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己经取得长足

8、的进展,并获取了明显成果。60 年代以来,适应外交与对外经贸的需要,我国先后成立了一批外国地理研究机构并开展了对有些国家的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又先后开展了对外国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研究,出版了一批外国地理专著。创办了世界地理研究学术刊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世界经济地理高校教材。在借鉴国外经济建设经验,促进国内区域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世纪之交,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间的经济联系和全球性经济问 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世界经济地理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亦由区域差异转移到区际联系,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乃至地

9、缘政治、地缘经济、全球布局等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世界经济地理研究还滞后于迅速发展变化着的世界经济政治实际。主要表现在对世界整体性研究还显不足,如世界经济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科技信息网络以及全球环境等问题所折射出的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世界经济发第一章 导论 3展进程的影响,均有待于做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地缘政治,尤其是地缘经济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也须深入探讨;对世界经济大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外经济战略的研究,也更需重视。 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研究对象 (一)发展过程 现

10、代科学研究普遍分为三个阶段,即记述阶段、分类阶段和说明阶段,由于世界经济地理研究所处的阶段不同,其研究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当世界经济地理处于记述阶段的外国经济地理时,其研究对象是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当学科从分类阶段逐渐向说明阶段过渡时,研究对象也由“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演变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空间演变规律” ;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定格为研究“世界经济联系的空间动力机制” 。世界经济地理今后的研究则需创建经济联系动力模型,使世界经济地理理论进人预测阶段,只有预测才能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使该科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现实定位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

11、究对象从经济现象到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到产业布局再到目前的区域和区际经济联系机制是人类认识由静态向动态的渐进性飞跃。人类的经济活动即产业活动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在各个地域形成了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空间结构演变在内的特定的经济景观,体现为区域的独特性或差异性。而整个世界经济便是由这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空间演变规律的经济区域所构成,这些经济区域之间一方面存在着以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为主的横向(水平)经济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基于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组成要素而进行的纵向(垂直)经济联系。其中,横向的区际经济联系对于大区内部产业结构布局及性质和功能分异研究有重要意义。整个世界便是由不同经济区域

12、间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交织而组成的经济联系网络。 世界经济地理把世界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联系网络,把大洲、国家或地区作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经济区域进行研究,侧重研究各类经济区域的形成发展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其空间演变规律,体现了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的核心、边缘和外围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经济联系强弱。 二、学科性质 由于受经济地理学科性质争议的影响,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的观点有: (1) 认为区城经济环境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而经济环境的实质是产业的地域综合,主要是研究以最有效的自然条件使区城经济结构优化,即根据自然环境特征,科

13、学合理地组织区域产业类型。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按自然规律进行,学科研究的着眼点是自然条件对经第一章 导论 4 济活动的影响,所以世界经济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一样被认定为自然科学。 (2)传统的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产业布局中的经济关系的,所以作为经济地理学分支的世界经济地理应该属于经济学范畴。 (3)经济地理学界认为经济地理是对产业分布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的调查研究,是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的,所以世界经济地理应该是边缘科学。 (4)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地理学是运用自然规律、产业布局和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经济联系来指导或确定某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演变规律的,是典型

14、的应用科学。 笔者认为,由于世界经济地理是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地带,应该是一门交叉科学,从其发展的角度看目前正从区域分类研究向创建区域经济联系动力模型、运用世界经济地理理论预测各经济区域的演变规律、引导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发展的说明阶段演变,应该属于应用科学。 第三节 世界经济地理的特性 一、全球性 世界经济地理是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空间布局作为研究对象,因此, “全球性”是世界经济地理的最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地理揭示各种经济要素在全球空间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各种产业活动在全球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15、过程,分析和总结世界范围内各经济地域单元(国家、地区和区域集团)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一、区域性 区域是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区域进行的,区域不同,产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探讨区城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区际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因而世界经济地理最突出的特点是区域性。 二、综合性 由于总结规律和区域特点是有机联系的,所以世界经济地理需要对各层次特定区域上的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同时,也必须对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要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出

16、正确的结论,所以世界经济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性。 三、统一性 由于世界经济地理处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地段,以分析利用自然要素变化规律、引第一章 导论 5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运行良好的经济区域为目的,也就是说经济区域联系网络必须与相对应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世界经济地理是把区域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作为经济发展前提的,只有具备深厚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才能透彻地分析特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世界各经济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和谐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核心任务,所以统一性也是世界经济地理的显著特性。 四、预测性 现代地理学的最大特性之一便是科学的预测性,预测各经济区域及区际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创建各种类型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模型,是世界经济地理最终的研究目标,创建模型的基础是分析各经济区域的发展演变特点,从各经济区域的形成过程中预测其发展方向,建立起适宜于特定经济区域的演替模型,引导经济区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所以世界经济地理更具有预测性。 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经济地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经济地理在社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