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508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一二卷文言文、鉴赏、小阅读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32015 全国卷一 100张一、小阅读1、【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根据选文第2 段: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可见 , 宋代信用形式的新特点是多种形式并存,并不能得出这几种信用形式产生于宋代的结论。另外,根据本段中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知 , 其他形式不一定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A“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的表述不合文意。B根据选文第2 段“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 在紧急情况下通

2、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 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可知, 该项的表述正确。C由选文第 2 段关于质、 押的介绍 , 以及“债务人违约时, 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可知, 该项的表述正确。 D由选文第2 段末关于赊买赊卖的介绍可知, 本项表述正确。【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由选文第1段和第 3 段中“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该项符合原文意思。B错解文意。由选文第3 段开头对宋代新型纸质信用工具的产生背景的介绍可知,选项中有关发行目的的表述正确, 但“各类

3、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选文中 “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明显不符。C符合原文意思 , 根据选文第3 段关于茶引、盐引的介绍可知。D由选文第3 段“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 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知。【答案】 B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能力。A前半部分关于质库、解库的性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这从选文第2 段关于质、押的介绍可知; 后半部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的说法乍看起来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但是联系下文“典作为不动

4、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 质、押两种形式唐代就有,因而经营质、押的机构质库、解库在唐代也就产生了。故A正确。 B结合选文第2 段中关于典的特点的介绍和房产属于不动产的生活常识, 可知该项正确。C根据选文第3段对交子、关子、会子的介绍和“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知, 该项正确。 D无中生有 ,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在选文中缺乏依据, 此外, “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故 D不正确。【答案】D 二、翻译译文孙傅 , 字伯野 , 是海州人。 考中了进士 , 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当时 ,蔡翛是尚书 , 孙傅向他

5、陈述天下大事, 劝他尽快有所改变, 否则一定失败。 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孙傅 )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 , 高丽入朝进贡 ,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 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 引起骚动 , 用度又颇多。 孙傅上书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 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 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 , 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的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 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 可是责罚他就错了, 许翰也被免去官职。靖康元年 , 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 升任兵部尚书。 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 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 :“祖宗的法律对百姓有好处, 熙、丰年间的法律

6、对国家有好处, 崇、观年间的法律对奸恶的人有好处。”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十一月, 被授予尚书右丞, 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 , 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 宋军失败后退, 掉到护龙河里 , 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这一天, 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 , 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 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 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 孙傅大声恸哭说: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 我将为此而死。”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 , 孙傅留下太

7、子不让前去。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 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 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 , 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 欺骗金人说 : “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 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 , 误杀了太子。 于是率兵去平定, 杀了这些作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 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 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 “我是太子傅 , 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 留守何必参与呢?”孙傅说 : “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 应该

8、跟太子一起死。”这天晚上, 住在城门下 ; 第二天 , 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 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 赠谥号为忠定。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本题虽然断点很多(911 个), 但其中大部分断点( 本题四项有 7 处 )是一致的 ,考生先要排除这些断点相同之处, 再对比断点不一致的地方。本题断点不一致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 此处关键要理解“入贡”一词。“入贡”是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 “高丽入贡”就是高丽国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 “使者”

9、是前来办理入贡事项的人,所以不存在“入贡使者”的说法。故C、D两项“高丽入贡使者”的断法是错误的。另一处是“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这一处如何断要参考后文“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一句,许翰跟宰相说的其实是一件事, 即孙傅的观点跟苏轼的一样, 所以要断成“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由此判断正确答案为A。【答案】 A 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主要涉及科举考试、古代官署名、帝王庙号和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为“太子”, 其余的称皇子、殿下, 有的封王。所以D选项中“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误。【答案】 D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

10、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杀二宦者”说法错, 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意思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 不是杀宦官。 另外 , 送的首级还包括 “十数死囚”的。 A的对应信息是“时蔡翛为尚书, 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 不然必败。翛不能用”。B的对应信息是“上章乞复祖宗法度”“祖宗法惠民, 熙、丰法惠国, 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D的对应信息是“谥曰忠定”“明日, 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 死于朝廷”。【答案】 C 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11、。再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词达句顺。第(1) 句关键词 : “帝”译为动词“称帝”; “苟”译为“如果”;“死”是为动用法, “为, 而死”。第(2) 句关键词 : 前一个“之”代“太子”; “面”是名词作状语,“当面” ;“庶或”译为“或许”; “万一”译为“可能”; “济”译为“成功”。【答案】 (1)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2 / 3(2)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 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 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三、诗歌鉴赏(1)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12、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可通过对两首诗写景角度的对比得出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 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 而本诗由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可知是出发之时所写, 作者还没有到塞外; 另外 , 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 因此本诗所写塞外之景都是想象之景。【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 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要

13、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像本诗题目中的 “留别” ( 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做诗词给留在那里的亲友), 就有可能暗示本诗表达的是即将远别时的留恋不舍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中“敢”( 怎敢、不敢 ) 和“私” ( 私自 ) 两字传达的情感看似矛盾 ,实际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答题时注意题干是问“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所以不要答“借景抒情”之类的手法。这首诗虽然是一首留别诗, 但作者不仅表现了对前方道路艰险的隐隐忧虑和对家乡的深深留恋, 在尾联还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热忱。尾联卒章显志 ,升华了主题。【答案】 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 却

14、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 :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 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我来译 : 【答案】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 连年都可看到雪花飘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 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 青苍的山岭只过了武威。尽力于王事岂敢说路远,只是希望能从梦中返归。思考 : (1) 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作时间哪个更早?试做简要分析。【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写作更早, 从标题上的“发”“将赴”可以看出, 作者尚在赴北庭途中 ,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作者在北庭送别武判官。(2) 诗人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庭环境的艰苦? 【答案】“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

15、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 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3) “勤王”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尾联中的“敢”和“私”有矛盾吗? 【答案】“勤王”应理解为“尽力于王事”。尾联中“敢”和“私”看似矛盾, 实际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4) 从岑参的这两首诗可以看出盛唐边塞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盛唐边塞诗虽然表现征戍的艰辛, 但都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 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 具有雄浑壮阔的格调。2015 全国卷二一、小阅读1、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曲解文意 , 选文第 1 段中说

16、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过去, 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故A的表述不合文意。B根据选文第2段开头一句话可知, 该项的表述正确。C由选文第 2 段“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的相关内容可知, 该项的表述正确。D由选文第 2 段末有关接受者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的论述可知, 该项的表述也正确。【答案】 A 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对应选文第 3 段, “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 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 选项将这句加以转述, 谈及了其中的一个原因“空白”, 并运用后文的解释“所谓空白, 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来替代。故本项符合原文意思。B对应选文第3 段中有关“否定”的解释, 符合原文意思。C根据选文第4 段开头的论述可知, 选项中涉及的几者关系应为: “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