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4079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研究的问题域方法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 陶曲勇绪 论v一、对语言的基本认识v1、语言的定义:v 语言是人类借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语 音、词汇、语法被看作是语言的三大要素。v 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发展变化最大,也最快,其 次是语音的变化,而语法的变化最慢也最小。v2、语言的种类:v 目前世界上约有5000多种语言,按使用人口多少排列分 别是汉语、英语、俄语和西班牙语。v二、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v1、定义:v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是“语言学”。v2、分类:v(1)语音学:以语音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v(2)语义学:以语言的

2、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v(3)语法学:以语言中音义结合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和组合 规则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v(4)词汇学:以语言中的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 。v(5)语用学:以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为 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v 例如:a、我弟弟打破了张三的杯子。v b、我弟弟把张三的杯子打破了。v c、张三的杯子被我弟弟打破了。v d、张三的杯子是我弟弟打破的。v e、是我弟弟打破了张三的杯子。v f、打破张三杯子的是我弟弟。v(6)历史语言学: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学科。v(7)文字学:以文字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 科。v(8)方言学:以方言为

3、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学科。v(9)对比语言学:以探求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为目的进行 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而形成的语言学学科。v(10)应用语言学:自觉地联系语言的各个应用领域,研究 语言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v(11)计算语言学: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际问题,以便 解决好计算机处理与理解自然语言的问题。v三、语言研究的必要性v1、是研究语言而不是学习语言。v2、许多的语言规律还没有掌握。v 例如:“句处理”的问题v四、汉语的特点v1、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v(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东北、华北、西北 、西南和华中、华东的北部等。v(2)吴方言: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苏 、浙江一

4、带。v(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v(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v(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东 部、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以及台湾、湖 南、四川部分地区。v(6)闽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台湾省和海南省,又可 以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 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v(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和香港 。v2、现代汉语的一般特点v(1)语音上的特点v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v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音节音高的高低升降具有区别意义 的作用。可以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v 几个音节

5、连读时,还会发生变调现象。如两个上声连读时 ,前一个上声会变读为阳平。“土改涂改”v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v 音节包括声母和韵母,其中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 音,包括零声母。v 韵母的情况比较复杂。汉语的韵母可以由一个元音构成, 如:大da、苦ku;可以由两个元音构成,如:来lai、加jia; 也可以由三个元音构成,如:乖guai、表biao;还可以由一 个元音和一个鼻辅音构成,如:翻fan、帮bang;另外还可 以由两个元音和一个鼻辅音构成,如:讲jiang、庄zhuang 。v 结论:v 1)汉语的韵母里一定要有元音,至少一个,最多可以有 三个。v 2)汉语的韵母里如果出现辅

6、音,只限于鼻辅音n或ng, 而且一定处于音节的末尾。v 3)如果韵母中只出现一个元音,那该元音就是 韵母的主要元音;如果出现两个元音,那么开口度 大的元音就是韵母的主要元音,它既可以在前,如“ 来lai”,也可以在后,如“加jia”;而如果出现三个元 音,开口度最大的元音一定处于中间,如乖guai、 表biao。v 4)通常把韵母里的主要元音称为“韵腹”;把主要 元音之前的元音称为“韵头”,又称“介音”;主要元音 之后的元音或辅音称为“韵尾”。v(2)词汇上的特点v 双音节词占优势v 统计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其中双音节词占71,单 音节词占26,多音节词占3。v 合成词占绝对优势v(3)

7、语法上的特点v 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v a、他研究 (做谓语,可以回答“他研究汉语语法吗?”)v b、打算研究 (做宾语,可以回答“汉语词汇你打算研究 吗?”)v c、研究语法 (带宾语)v d、研究清楚 (带补语)v e、研究课题 (做定语)v f、语法研究 (受定语修饰)v 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 都可以省略。试比较:v 1)a、Do you eat the meat every day?v Yes, we eat the meat every day.v Yes, we eat.v Yes, eat every day.v b、你喝啤酒吗?v 我喝啤酒。v 我喝。v

8、 喝。v 2)a、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v We eat the bread every day.v Eat the bread every day.v The bread.v b、你喝什么?v 我喝啤酒。v 喝啤酒。v 啤酒。v 3)a、Who is Xiao Zhang?v I am Xiao Zhang.v Xiao Zhang is me.v Iv Is me.v b、小张是谁?v 小张是我。v 是我。v 我。v 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 杂的语义关系而无任何形式标志,试以“动宾关系” 为例:v a、吃苹果 (动作受事)v b、(这锅饭可以

9、)吃5个人 (动作施事)v c、吃大碗 (动作工具)v d、吃食堂 (动作方式)v e、吃利息 (动作凭借)v f、躲高利贷 (动作原因)v e、排电影票 (动作目的)v 汉语的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 段,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也随之改变,例如:v a、眼睛大大的(主谓关系)大大的眼睛(定中偏正关系 )v b、吃饭了(动宾关系)饭吃了(主谓关系)v c、客人来了(主谓关系)来客人了(动宾关系)v d、来早了(动补关系)早来了(状中偏正关系)v 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v 汉语有量词,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来表示,中 间一定要加一个量词,如“一本书”、“两支笔”、“三只狗

10、”等。 英语中有a piece of chalk、a cup of tea等说法,但piece、 cup是作为名词来用的,与汉语的量词不同。v 汉语还有系统的语气词,如“啊、吗、吧、呢、呗 、了”等,用不同的语气词,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 如:v a、他不愿意啊!v b、他不愿意吗?v c、他不愿意吧?v d、他不愿意呢?v e、他不愿意呗!v f、他不愿意了。v英语的语气则主要考句调来表示。v五、语言学理论的形成v 语言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一个用于 解释的理论是如何得到的呢?可以分为下列几步:v1、先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如,你想研究使用“把”字句 的条件,也就是研究在什么

11、情况下使用“把”字句,这就是研 究目标。v2、搜集材料,包括以往对该问题研究的成果。例如,搜集 所有可能搜集到的“把”字句,并且保留它的上下文;搜集所 有前人有关该研究的论文、著作等。v3、总结前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对象,即对搜 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之间 寻求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看看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共 同的因素,这个因素是否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或者这一 因素导致了它们之间的不同或变化。v4、针对上面的相关性因素提出假设,提出的假设就是一个 初步的理论。v5、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即用这一“理论”去解释一些新 的语料,如果无效,则需要修正原有的理

12、论。v 搜集和观察对象整理、分析、归纳提出假设(理论) 演绎、验证修正、提高v举例一:张三打了李四。v 李四打了张三。v 汉语语法中,位置的先后顺序不是自由的,一个成分在 前面还是在后面,所表达的句子意义是不同的。v 三个人吃了一锅饭。 一锅饭吃了三个人。v 两个人盖了一条被子。 一条被子盖了两个人。v 原有理论不成立。v 我吃了一锅饭。 一锅饭吃了我。v 我盖了一条被子。 一条被子盖了我。v 如果主宾语都是数量名结构,该结构可以颠倒,并且保 持句子意义不变,否则该结构不能颠倒。v 一把钥匙开了两扇门。 两扇门开了一把钥匙。v 二十个人踢一只足球。 一只足球踢二十个人。v 原有理论不成立。v

13、修正:可以颠倒的结构在语义上有“分配关系”,其结构 为v【数量名(被分配者)+行为动词+数量名(分配价值)】 【颠倒结构】v举例二:研究现代汉语中动词后面的“了”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v1、a吃一碗饭。 b吃了一碗饭。v a写一个字。 b写了一个字。v动词后面的“了”表示“动作结束”。v2、a养一只兔子。 v b养了一只兔子。(还在养着兔子)v a领导五个人。v b领导了五个人。(还在领导着这五个人)v1类中的动词和2类中的动词属于不同的类别,前者是弱持 续动词,后者是某种强持续动词,结论:弱持续动词后面的 “了”表示动作的结束,某种强持续动词后面使用“了”表示事 件的实现,不表示事件的结束,而且它表现的行为还在持续 。v3、a加入你们的社团。v b加入了你们的社团。(现在在社团里)v a熄一盏灯。v b熄了一盏灯。(现在灯熄着)v a 、a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但是b 、b是已经 实现了的事件,虽然它的行为已经结束,但是行为结束以后 的状态却在延续,这一类动词为非持续动词,后面如果加“ 了”表示的是行为结束以后它所造成的状态在持续。v 结论:1、弱持续性动词了“结束”v 2、某种强持续性动词了“行为延续”v 3、非持续性动词了“动作结束后状态延续”第一章 汉语句法分析v句法分析的定义:v 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 例如,试比较:v 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