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078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读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早就听老师说过,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建筑百科全书,但是初见 这本大部头,还是被吓了一跳。当我一头扎进这本书的时候,书上简练精准概括的语言和精美 绝伦的插图把我深深的吸引了,从各种实例里中体现和诠释了建筑中最基本的设计要素和设计 原则,帮我们初学者建立了新的思考体系、建筑关系和空间秩序,并指引我们建立自己的一套 建筑语言,是一本不可多得建筑入门指导书。 在绪论里,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可不可以打一个比喻,在构成单词和扩展词汇之前,人 们必须先学字母;在造句之前,人们必须学会句法和语法;在写文章、小说之类的东西之前

2、, 必须懂得作文原理,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点,人们便可以尖锐泼辣或气势磅礴地书写文章, 可以呼吁和平,亦可以煽动暴动,可以评议生活琐事,亦可以发表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演说。 同样,在表达更为重要的建筑意义之前,必须首先认识形式与空间的基本要素,理解在某一设 计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运用和组织这些要素。 作者用非常精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建筑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的设计 原则以及形式与空间形成的秩序表达。 第一章讲解了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中的点,是整个建筑的中心点和制高点,也是构成建 筑空间轴线的两端;建筑中的线,是西方常用的三大柱式,是横亘江河的桥梁,是建筑群美丽 的曲线,也是繁华的轴

3、线街道;建筑中的面,是一系列平行线不断重复的舞蹈,是遮风挡雨的 屋顶平面或者构成闭合房间上表面的天花板,也踏实厚重或者作为楼板平面的基面;建筑中的 体,是面无序或有序组合的集合,也是由墙体、地板、顶棚或屋面而组成和限定的建筑体量。 本章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叙述逻辑,从点的排列到线,从线的重 复到面,从面的组合到体,由二维逐渐过渡到三维,由平面逐渐形成立体,学过基本要素以后 在读者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空间的概念,能够将要素简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第二章主要叙述了建筑的形式,从几何学中推导出建筑的最重要的三种基本形状:圆形、 三角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基本形状通过各种形式的变化形成不

4、同的立体,由二次元空间升华为 三次元空间。在从平面形状向体量形式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表面的概念,如柱面、旋转面、 抛物面和双曲面等等。 随后又从规则的形状进化成了不规则的形式,再由形式的不同变换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形 体。进而产生了建筑及建筑群的集中形式、线式形式、辐射形式、组团式和网格式,并且具体 叙述了各种形式所构成的不同空间状态。作者也别出心裁的介绍了形式之间的接合方式和表面 处理。 本章本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叙述逻辑,从简单的形状分析到形式,并且从形式的基本性质叙 述到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单个建筑的层面分析过后,又从建筑群的角度讲解了形式的具 体应用,让形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平时认为

5、的形状和单个建筑。 第三章可以说是前两章的一个小小的综合,主要讲解了形式与空间对立的统一关系。建筑 中,实体形式与空间形式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一个建筑体或者整个建筑群都可以利用墙体、 屋顶、洞口等限定室内室外或者整个区域的空间,此间形式就起着限定空间方法的作用。形式 独立于一个空间之中,同时也可以限定空间区域的形式。之前章节所叙述的某些要素都可以成 为决定和限定空间的基本形式,如基面的抬升或下沉、顶面和垂直或平行要素等等都对空间的 大小和视觉体验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而这些要素恰恰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就形成了二 者对立统一的关系。特别地,作者还提出了各种要素上的洞口和由此形成的光,把空间与形

6、式 的关系再次体现的淋漓尽致。本章从形式空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出发,空间可以影响形式的种类,形式也可以限定空间的 大小和视觉影响,在一个建筑体或者建筑群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遵循着辨证的叙述 逻辑,又分别在其中为我们介绍了空间的各种形式以及形式限定的各种空间,构思精巧,叙述 严谨。 第四章从空间与空间的关系讲起,叙述了空间内的空间、穿插式空间和邻接式空间等,进 而引出了空间组合的概念,分为集中式组合、线式组合、放射式组合、组团式组合和网格式组 合,这些组合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单个建筑,但更多的时候是应用在建筑群体中,形成或磅礴、 或肃穆、或发散、或活泼的建筑群,加上恰当的插图,让读者的理解更加深

7、刻。 本章基本是引入式的叙述逻辑, 紧跟上一章空间形式的对立统一,讲解了空间的组合形式, 也就是重复而深入的阐释了一遍空间与形式的关系,在每个叙述要点下又有着清晰的逻辑与框 架,让读者对形式与空间有了更加深刻和具体形象的理解。 第五章的交通,先阐释了通往建筑物的道路,有正面式、倾斜式和螺旋式。又介绍了建筑 物的不同入口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同时也说明入口的形式对建筑空间的限制。 在这二者之间,自然而然的引出建筑群中路径的形状,分为线式、放射式、螺旋式、方格式、 网格式和混合式,最终回到空间的层面解释路径与空间的关系产生的不同效果,交通空间的形 式重新站在形式与空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层面上

8、进行分析和叙述,分为封闭的、一边开敞和两边 开敞的形式,有具体的介绍了楼梯在交通空间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叙述逻辑,从一栋建筑的外部道路讲到建筑的入口,再讲到建筑内 部的交通空间,是按照一个观景者的角度进行讲述的,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理论,同 时在移步换景的叙述中,也有着清晰的层级框架,总体上,非常容易理解。 第六章和第七章,我认为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一个补充叙述或者说是一个集中体现的范例 集。 第六章叙述了比例和尺度,在解释了比例和尺度的概念以后,具体讲述了比例,有材料的 比例、结构的比例、制作比例和比例系统,从一般到特殊,引出了黄金比例,并且非常细致的 分析了神庙

9、、教堂、古典柱式的黄金比例。柯布西耶创造了自己的比例系统模度尺,从人 体尺度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比例。最后,讲到视觉尺度和尺度比较,分别从个体建筑和建筑群的 层面加以叙述。 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秩序原理。从轴线、对称、等级、韵律、基准、重复和变换的层面讲述 了秩序的原理,同时结合前面章节所讲的形式与空间的辨证关系,从宏观的层面分析了一批历 史名城,由浅入深,结合图片和史实说明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整个第七章的总结性叙述都 给我们一种宏观的感觉,从大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曾经看过的建筑。 经过上面的分析,虽然每一章都有自己的叙述逻辑,整本书总体还是有一个完整连续的逻 辑把握着,那就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平

10、面到立体,从二次元空间到三次元空间。先从基 本要素讲起,然后引出空间与形式,阐释了空间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后,以范例或者补充的 角度继续叙述交通和尺度比例,最后用秩序原理将全书叙述的内容串在一起,整本书叙述结构 严谨、细致,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叙述逻辑,渐渐把读者引入建筑的世界,建立一套独到的理论 体系,同时配以精美恰当的插图,让读者读来多而不腻、繁而不烦。 读完整本书,没有冗长繁复的叙述,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基本上所有叙述的语言都是经 过作者仔细斟酌的,非常简洁精炼,关键词和关键要点时刻贯穿着整本书。结构清晰,逻辑明 确,一步步指引读者由浅到深的理解整本书的理论体系,而且有些细节处理的非常好,就

11、是作 者会在不同的观点处运用相同的例子,但是给予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叙述,所以每当看到相同例 子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翻到前面再看一遍,这样整本书读下来,对很多建筑的理解就不仅 仅是一个面了,而是整个一个体系,有助于我们培养系统的思维过程。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插图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插图绘制非常精美,而且选择的插图都能基本与观点切合,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章节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这样不仅 有利于我们理解书上的观点,更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构成,综合来看,就能理解这本书最 主要叙述的空间、形式与秩序了。 当然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一些章节的插图标注的说明过少或者根本没有,这就导致了看 到某

12、些插图的时候不知道它在说明什么,而且作者着眼于已经存在的建筑较多,而对建筑师、 设计师提出的建议和指导并不多,仅仅是用已有的建筑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更多的关 注原创。同时,作者整体的叙述大框架是非常清晰的,但是一些细节处理的并不好,比如讲到 柯布西耶的模度尺,这很大一方面是和人体比例在一起的,但是作者却把它较早的安排在黄金 比例后面,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初学者入门的一本非常适合的教材,它帮助我们建立了一套已经存 在的基本思维体系,同时如作者在绪论中鼓励的那样,希望我们随着今后的理解和实践,能够 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创造自己的建筑语言。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是一

13、本建筑入门的指导书,是一本有着自己概念体系和独立 观点的著作,也是一本多方位解读建筑的读本,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更多方面它像一本 字典,关于建筑要素方面讲解的非常专业而且易于理解,从基本要素到立体建模,都能给我们 以非常详细的指导说明,用作者特有的思维体系进行建筑分析,当我们准备分析一个建筑的时 候,就会遵循这个思维体系,从点线面体的基本要素开始分析,到建筑整体的形式空间,以及 建筑的交通和尺度等等。同时这本书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和建筑群或者城区,让我 们在了解建筑理论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中外建筑史的洗礼,对著名的建筑师也有了一定的了 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清晰的框架,也是我们值得学

14、习的地方。 建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这本书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作者既关注了建筑的艺术性,又仔细考察了各种建筑 的尺寸、比例等等,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专业精神。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书中的概念思维体系已经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下面 我运用书中作者的观点分析一下我所要做的建筑模型舒徳汉别墅。 舒徳汉别墅是由著名建筑师勒. 柯布西耶于 1956 年在印度艾哈迈德设计建造的一栋建筑, 这栋建筑充分体现了柯布西耶当时的建筑思想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 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 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 土。 首先分析舒徳汉别墅 的基本要素(一层平面图 及外接部分)

15、从上图不难看出,平面 图中的点表示的是柱结构, 起到了支撑和划分空间作 用。同时一层平面与外接部 分的中间连廊,如果缩略成 一个点的话是可以明显看出 建筑的中心对称效果,而连 廊就是对称点。首层平面图 的各个部分基本都是由线划 分的,垂直和平行的线要素 组合在一起,就围合成一个 完整的空间。扩展到三维层面,也就是由面来控制和限定平面与空间,同时前面成排的墙面也构成了建筑韵律的美感。 平面图中体现了别墅的基面, 根据别墅原图, 是与地面在同一平面的, 并没有抬升或沉降基面。根据“L”型和“ T”型墙面,可以看出这是承重墙,成为整体的支撑 要素。舒徳汉别墅的上层花园上再加遮顶的双层屋顶,遮阳的同时

16、可以让风任意通过,构成别 墅一道特别的风景。整体看舒徳汉别墅,就是一个正方体盒子,附加一个小正方体盒子,但是 其内部的空间穿插复杂,功能齐全。 二层及三层的基本要素分析大体也如此。 然后分析别墅的形式与空间,如下图(立面图)不管是立面还是上面提到的平面图,都可以看出舒徳汉别墅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正方 形或长方形组成的,按照作者的说法是代表这纯粹和理性,也体现了柯布西耶本人追求自由有 机形式的设计思想,正方形是双边对称的图形,有两条相等且垂直的轴线,正方体是非常稳定 的个体,所以舒徳汉别墅虽然外形简单,但是仍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舒徳汉别墅在立面的形式中削减了一些容积,形成凹进的入口, 构成观景或者储物的空间, 或者构成垂直或水平的窗洞,让形体更富于变化性。 观察舒徳汉别墅的剖面图,可以发现这个别墅是非常典型的网格形式,在这个模数化的空 间网架里,任何数量的形体和空间都可以从视觉上组织起来,给人以非常整齐简洁的感觉,在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居住功能,也充分体现了柯布西耶“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思想。对于转 角的处理,柯布西耶采用了两个面都没有延伸出去限定,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