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2983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与上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 (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3.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清晰、具体、全面、适当4.说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 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 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 减增补等。(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 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

2、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

3、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3.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

4、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2.教材处理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结构和功能。4. 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2 能力目标 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通过比较有氧呼

5、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环境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5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说教材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

6、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新课标强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阅读教学的重点

7、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

8、养学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社会“ “官逼民反官逼民反” ”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二)说教法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

9、学生的心理 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 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

10、 堂教学效率。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而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探索”契机。(三)说

11、学法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 “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

12、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钠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说学法示例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

1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 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 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 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 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 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

14、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 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四)说程序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 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 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 、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 目的和依据。说程序示例1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 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

15、。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 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地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 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 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 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 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 三美”和意境之美。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 、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

16、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 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 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 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 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 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2)鉴赏再别康桥 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 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微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