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2610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影发展史n第一章 艰难的拓荒(18961931)第一章第一章 艰难的拓荒(艰难的拓荒(1896189619311931) 第一节 早期中国电影n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佣了20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 放电影。于是电影很快被当作一种“新奇的玩意”输 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 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中国人也尝试拍摄了电影,主持人是北京 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 的定军山。中国民族电影翻开了第一页。定军山剧照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英国驻北京公 使曾进献放映机一架和影片数套祝寿,影片在 宫内放映,仅映 3本,发电

2、机发生炸裂,慈禧 认为不祥,清宫内从此不准再映电影;n但1906年起,电影放映在北京城内逐渐增多, 如西单商场的文明茶园等场所。在香港,大约19041905年间,位于中环的云咸街建起 第一家香港电影院比照影画院。在上海,意大利商人A.雷玛斯经营电影放映赢利颇丰 ,在1908年建起了一座可容 250人的虹口大戏院, 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雷玛斯因放映 电影发了财,从而吸引外国商人纷纷来上海争夺放 映市场。n1912年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依什尔 和另一个美国人萨弗承办美国电影商人本 杰明布拉斯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n1915年由郑正秋编剧,联合张石川导演了中 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

3、难夫难妻 。影片以讽嘲的笔触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 的不合理;片长4本,1913年9月底在上海 首次放映。n商务印书馆的影戏部拍摄五类影片:n风景片:南京名胜西湖风景浙江潮 等。n时事片:东方六大学运动会约翰南洋比 赛足球军舰下水等。n教育片: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n古剧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等。n新剧片:得头彩死好赌等。n商务印书馆曾代拍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 阎瑞生和红粉骷髅;n“商务”自己随即拍摄了莲花落、大义灭亲、 孝妇羹等长故事片。1921年前后,上 海影戏公司也拍摄了长故事片海誓。n商务印书馆“活动电影部”的出现,表明中国制片 业的开始。n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 制片

4、机构包括由美商投资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和 中国人自由的“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 ,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 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 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第二节 “旧派”与“新派”n第一代电影人活动时间:大体上是在20世纪 初到20年代末n第一代电影人代表:张石川、郑正秋、洪深 、欧阳予倩等。n“第一代编导”为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短故事片 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 、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n第一代电影人的影响:“第一代编导”是中国电影的 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 条件

5、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在 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 ,从艺术表现而言,“第一代编导”还不了解什么是 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 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观念和办法,摄影机基本 固定。n 根据第一代编导不同的社会经历和迥异的创作追 求,特把他们的创作分作“旧派”和“新派”以方便阐 述。n旧派电影大多是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的 家庭伦理剧,而家庭伦理剧的成功实践 者当首推旧派代表人物郑正秋和张石川 。n二、新派及其创作思想n20年代后期新知识分子加入到中国电影 行业中,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 可以直接接受西方的文艺理论和电影经 验,他们的介入为中国电影艺

6、术水平的 提高带来了很重要的新动力。新派就是 指这些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文艺思潮 影响熏陶的电影艺术家。他们一开始就 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旧派的姿态涉足影坛 。n新派电影艺术家大概分两类,一类是1925年前 后转入电影界的新文艺家,例如洪深、欧阳予 倩、田汉等,他们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参 加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戏剧创造的经验 。一类是曾留学西方或者侨居国外专门学习电 影的知识分子,如孙渝等,他们具有相当的西 方文学,电影的理论修养,敢于探索,勇于创 新。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n电影中许多理论认为影戏是戏剧的一种,以 戏剧为本,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当时作为世 界最新艺术的电影流传到中国,却与中

7、国古 老的戏剧艺术相融合,在民族演剧的深厚土 壤上获得了发展的基础。n影戏具备如下特征:n1、鲜明道德对比,具价值评判的伦理性,担负 社会教化任务,有一个劝善的艺术主题,惩恶 扬善,女性一般作为被抛弃的形象。n2、情节模式化,矛盾冲突尖锐且具假定性,易 有大团圆结局。n3、主人公历尽磨难,坏蛋、滑稽傻瓜成为经典 类型。n4、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较煽情,迫使观者热烈 体验主人公感情,以博同情怜悯。n5、通俗、普及、易懂。 第二章第二章 走向成熟(走向成熟(1931-19491931-1949)n第一节 第一个黄金时代n“30年代电影”一般是指1931年到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前这六七年当中中国电

8、影出现的一 段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这短短的几年当中, 中国电影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出现 了革命性的变化,发展到30年代的电影已经 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 个黄金时代。n一、复兴国片运动n20年代末日益加剧的商业竞争使得中国电 影陷入困顿。电影家们探索着如何以质量 求生存,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则是 在此时登上影坛。n联华影业公司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 恶、打杀之国片作风。n联华影业公司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 、启发民智、挽救影业。n联华影业公司作品:故都春梦恋爱 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等n联华影业公司影响:联华影业的初期创作 在当时影坛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其注重艺 术质

9、量的制片实践为提高国片的文化地位 、改变观众结构和重新赢得市场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为不久以后勃兴的左翼电影运 动作了准备。n二、左翼电影运动n1930年 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鲁 迅等50余人发起,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同年8月,组成中国左翼剧团联 盟;次年 1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 盟(简称“剧联”或“左翼剧联”),在中国左 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统一领导 下展开工作。在展开对“左联”决议中提出 的“大众化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中国共产 党的地下组织开始提出领导电影的问题。 第二节第二节 艰难中的辉煌艰难中的辉煌1945194519491949n1945年 8月15

10、日,抗日战争胜利n国民党统治区 大小民营影片公司(文华、 国泰、大同、清华、启明等)采取团结、支 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n占领新阵地,取得优异成绩,19461949年间 拍摄了一大批优秀影片。主要特点是采取了 以暴露和隐喻为主的手法,控诉了在沦陷时 期和国民党政权下人民所受的灾害与痛苦, 进一步暗示广大人民起来斗争的出路。 n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丽人行 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n松花江上还乡日记天堂春梦 遥远的爱乘龙快婿幸福狂想曲 追无名氏忆江南n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万家灯火, 假凤虚凰小城之春祥林嫂等 。n解放区电影 日本投降后,1945年 8月下 旬,中国共产党为接

11、收满洲映画株式会社 ,建立自己的电影基地,于10月 1日建立 东北电影公司,拍摄了人民电影的n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n第一部科学教育影片预防鼠疫n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n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n第一部翻译片普通一兵第三章第三章 曲折发展中的十七年电影曲折发展中的十七年电影 (1949194919661966)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 n曲折的发展道路 n北京电影学院 n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 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 又批判了一批较好的或只是有一些缺点的影 片,又一次严重地干扰了创作。n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对电影发展 形势作了过分乐观的估计,提出

12、了各种超过 实际可能的要求,如要各省都建立电影制片 厂,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新 事物”的影片,实际上这些“新事物”有很多是 虚假的,这类影片助长了“浮夸风”。n不久,中央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 电影界也提出要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并建议在 1959年国庆10周年时提供10部优秀影片作为献礼。 这一切,激发了全体电影工作者的热情。选出故事 片18部, 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11部,在全国举 行新片展览月。当时,周恩来曾赞扬中国电影是中 国社会主义文艺中“一朵开得最灿烂的鲜花”。n在展览月上映的优秀影片有:故事片林则徐 万水千山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战 火中的青春林家铺子

13、老兵新传五朵金 花冰上姐妹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新 闻纪录片和平万岁,科教片桂林山水,美 术片神笔等。n革命家庭影片获得1962年中国第 1届电 影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n电影百花奖n由中国大众电影编辑部主办,由群众评选的 电影奖。创办于1962年。第1届有11.7万人参加评 选活动。第2届(1963)有18万多人参加评选活动。 周恩来和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这两届授奖大 会。1980年举行了第3届评选活动,有70多万人参 加。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这项活动,大大加强了 电影观众和电影工作者的联系,电影部门与电影 工作者可以从中了解观众的普遍要求和希望,进 一步推动电影创作的繁荣和发展。n第一届(1

14、962)n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上海电影制片厂)n最佳编剧:夏衍、水华(革命家庭)n最佳导演:谢晋(红色娘子军)n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n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n最佳配角:陈强(红色娘子军)n最佳摄影:吴印咸(红旗谱)n最佳音乐:敬安、欧阳谦叔(洪湖赤卫队)n最佳美工:丁辰(马兰花)n最佳长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亚洲风暴(中央新闻纪录 电影制片厂)n最佳纪录片摄影征服世界最高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n最佳科学教育片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上海科学教育电 影制片厂)n最佳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n最佳戏曲片:杨门女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二代导演继续创作和第三代导

15、演的崛起n n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三四十年代,部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三四十年代,部 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n n第二代导演主要代表人物:费穆、蔡楚山、第二代导演主要代表人物:费穆、蔡楚山、 袁牧之、桑弧、史东山、沈西苓、汤晓丹等袁牧之、桑弧、史东山、沈西苓、汤晓丹等 。n n第二代导演的成就: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第二代导演的成就: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 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玩耍” ”中解中解 放出来,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放出来,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 中发挥社会功能。中发挥社会功能。n n第二代导演最大的特点:写实。第二代导演最大的特点:写实。n n他们注意把他们注意把“ “写实写实” ”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 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 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戏剧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戏剧 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 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 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 戏剧程式。戏剧程式。n n中国电影从第二代导演开始,才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