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71412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元一单元一】 1 1、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 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 to c w j shu u h mu (陶 瓷) (屋 脊) (硕 果) (哈 密 瓜) yn zhun s u chn y n rn ki tu (银 装 素 裹) ( 春 意 盎 然 ) (开 拓) 2、重点词义重点词义: 硕果:大 开拓:开辟 银装素裹:打扮 浓妆淡抹:化妆 波澜壮阔:大波浪 天工巧夺:胜 过 二、填空二、填空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 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

2、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 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 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2、郑成功郑成功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 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n y zhjn kn ki y shu rn qi (奴 役) (驻 军) (慷 慨) ( 野 兽) (融 洽) cn k fn fn b kn lin do ji tu xin wi (残 酷) (风 帆 蔽 空) (镰 刀) (

3、街 头 巷 尾 ) 犁 镰 耙 2 2、词语解释:、词语解释: 慷 kng 慨 ki 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横 hng 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载 zi 歌载 zi 舞: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载:又,且。 负隅 y 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课文中指敌军依仗铁甲舰和大炮而拼命反抗。负:依 仗,依靠。隅:角落。 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二、填空二、填空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

4、,歌颂了郑 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 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 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5、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6、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

5、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 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7、从文中可以看出,荷兰侵略者依仗的是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而郑军官兵靠的是英勇和计 谋等取得战斗的胜利。 8、课文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海战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军官兵的英勇 机智。 9、郑军官兵打败敌人采取的是冲向敌舰、包围敌舰、瞄准放炮、钩住敌舰和上舰活捉这些战术。 10、课外积累 (1)我还知道(七下西洋)的(郑和)、(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和(精忠报国、抗击 金兵)的(岳飞)等民族英雄。 (2)含有贬义的成语:自私自利、横行霸道、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3)

6、含有褒义的成语:舍己为人、奋不顾身、慷慨激昂、载歌载舞 (4)我们认识了(为国建业)的郑成功。11、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 褒义词:是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 中性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12、民族的骄傲,民族的栋梁 虎门销烟林则徐;抗倭名将戚继光 ;抗日英雄杨靖宇3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 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薄雾(b ) 雾霭(i

7、);xio bn k ch b l l zh yn chn (肖 邦 ) ( 卡 车) ( 巴 黎) (蜡 烛) ( 咏 唱) yu fn y sh chn c mn qin r xu (忧 愤) (与 世 长 辞) (满 腔 热 血) 2、重点字形:重点字形:忧虑 蜡烛 概念 邻邦 巴黎 3、重点字义:重点字义:一腔热血:胸腔; 悲愤欲绝:气息中止、死亡。 与世长辞:告别。 弥留之际:时候。 亡国之恨:灭亡。 疾驰而去:快、急速。 二、填空二、填空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 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3、肖邦:波兰最

8、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 悲伤。 4、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5、课文第二小节描写了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赠送银杯 三个场景 。 6、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 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7、“特殊礼物”指装满泥土的银杯。 8、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是要肖邦永远记着祖国。 9、第二小节中老师说话时的神态是“深情”,动作是“紧紧地握

9、住” ,从这一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体 会到埃斯内尔同为祖国的担忧,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10、第二小节中,从“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疾驰而去”我们可以感受到 肖邦亡国的心痛,离开祖国的不舍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的心情。 11、“弥留之际”的意思是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肖邦在弥留之际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我们可以 体会到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在一起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12、你还知道关于“送别”的古诗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13、课后第 4 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

10、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 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4 4、古诗两首、古诗两首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涕泪(ti) 妻子(z) 蓟北(j ) 2、重点字形重点字形:衣裳 ; 3、重点字义:重点字义: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随意、胡乱);青春(明丽的春天 ); 但(只); 元知 (本来就知道); 白日(大晴天 ) 二、填空二、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 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

11、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

12、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3、课外积累 (1)杜甫,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写的诗,被赞为“诗史”。 (2)爱国诗句: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我们认识了(一心为国)的陆游,(胸怀祖国)的杜甫。 4、背诵全诗及诗意。 5、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示:告诉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 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

13、: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 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 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 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 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 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

14、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 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 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单元二单元二】 5、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 .重点字音重点字音:上卿(qng) 踱(du)步 筵(yn)席 荆(jng)条 2.2.重点字形重点字形:针锋相对 廉颇 筵席 嘴唇 3.3.重点字义重点字义: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聚精会神:集中 若有所悟:好像;明白老迈昏庸:不高明 深明大义:正义 二、填空二、填空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

15、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 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 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 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 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6 6、最后的姿势、最后的姿势 一、生字词一、生字词 1.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着(zhu)想 废墟(x ) 坍(tn )塌 诠( qun)释 2.2.重点字形重点字形:洗漱 凹下去 震撼 幽默感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