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08591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全诗。 2、抓住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诗歌语言形象、凝炼的特点,体 会其丰富的表现力。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形成于唐五代而 ,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 短不齐的诗体。始称 ,又称 ,还 有 之称。 2.词有多种词调,又叫 ,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词的字 数与句数是多少多少,平仄押韵等。(如:水调歌头、江 城子、一剪梅、卜算子) 3. ,词的标题名称,它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密州出猎) 4. ,词的一段叫一阙(片),我们所见的词一般分 上下两阙(片)。盛行于宋 “曲子”“曲子词 ”“长短句” “乐府”词牌词题阙(片)5.词按字数的多少分: (58字以内)、 (

2、59-90 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 (只一段,也叫一阕)、 (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 上下片)、 (三段)、 等。宋代时形成两 大流派: 。6.: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 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 得名。 7.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小令中调 长调单调双调 三叠四叠 婉约派(李清照)、豪放派(苏轼)沁园春 (一)词: 1.别称:“乐府”、“长短句”或“诗 余” 。 如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 2、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 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解题: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

3、题目。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 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异常,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 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 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阎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 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 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三 整体感知 聆听配乐朗读,感受诗歌节奏韵律。 正字、正音沁园春 长沙独立/

4、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飞舟? E:沁园春长沙朗诵.flv1、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疏通字词的意思。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 (2)峥嵘岁月( ) (3)百舸争流( ) (4)怅寥廓( )( ) (5)沉浮( ) (6)挥斥方遒( ) (7)浪

5、遏飞舟( )qn zhng rngg lioku fqi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漫江碧透 (2)百舸争流 (3)万类霜天竞自由 (4)怅寥廓 (5)谁主沉浮 (6)峥嵘岁月稠 (7)恰同学少年 (8)书生意气 (9)挥斥方遒 (10)指点江山 (11)激扬文字 (12)粪土当年万户侯 (13)到中流击水 (14)浪遏飞舟满江 船 竞相感慨;宇宙的广阔 主宰;盛衰 不平凡,不寻常;多 正当正 强劲有力激浊扬清 意动,把看作粪土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意志和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意象”简释 意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或抒情主人公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意

6、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意境=意象构 成的画面+情感)重点提示:赏析意象整体了解课文:这首词上阕描述了几幅画面?分别选取了 那些意象?给每幅画加一个小标题?“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图课文分析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时间、人物地点环境独立寒秋图 这几句诗刻画了一个傲霜斗雪、顶天立地 的诗人形象: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 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 奔流不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天道永恒,人生苦短,独 立于天地之间,“我”的价值何在,感人深 思。湘江秋景图思考:上阕写景描写了

7、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或者说上阕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小组交流作业: 要求: 1、意思完整,但是不能流于翻译 2、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事 物,适当调整语序 3、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 争流上阕写景:红遍 尽染 碧透鹰鱼远眺山上近观江中仰视天空俯瞰水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绚丽多彩山 林江 舸 击翔湘江秋景图 (意象与意境) 诗人运用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 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 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 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 俯视水中,鱼儿欢快的畅游。宇宙万物

8、都 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见景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生情见生机勃勃之景生济世沧桑之情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技法探讨:(练字)找一找在这一节中,你认为作者哪几个字用的最 富有表现力,试简析。语言极富表现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山 林 江 舸 鹰 鱼红 染 碧 争

9、 击 翔静景 (颜色)动景 (动作)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小组交流: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 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 生命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思考:这一问在全诗中的作用?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谁主沉浮”的意思是?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 导权归谁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 慷慨的思绪。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 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结: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

10、衰荣枯应 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他的博大情 怀,暗示了毛泽东于天下为己任、决心救 民于水火之中的壮志豪情。结合前面所写 的景象,联想到当时各地蓬勃发展的工农 革命运动和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形势 ,尤其是中国的命运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 题,毛泽东含而不露的指出了只有富有进 取心和革命斗争的青年人才是中国未来的 希望,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宰。采桑子/重阳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领字同学少年学习下阕:请思考:如果说上片侧重写景,那么下片侧 重什么?探究思考: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已作含蓄的回答。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11、, 浪遏飞舟?即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 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思考:“恰”字统领了几句话?表现他们精神面貌和 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写出了早期革命者怎 么样的特点?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春年少、朝气蓬 勃、才华出众、抱 负高远、热情奔放关心国事激浊扬清蔑视敌人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 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 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 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 壮志。表现了诗人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携来百侣同游。 忆往昔峥

12、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追忆感怀忆当年革命盛景感往昔壮志豪情思考: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凄惨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 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 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句充 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 生机。全词内容梳理 :起句:“看”(写景)山上 鱼(俯)天空江中树(远) 船(近) 鹰(仰) 水底“问”:谁主沉浮 (述怀)铺叙:小结:换头:铺叙:结

13、句:“携游”所历写文章 论国事 蔑权贵击中流“忆”(言事)“记”:浪遏飞舟 (抒情)“独立”所见艺 术 特 点政治与艺术的统一 情与景的交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象 征)星火燎源的革命火炬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象征)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象征)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象征) 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统一(情)交融总结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 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通过对大好河山的 描绘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气魄豪迈 ,;下阕抒情,通过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 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

14、抱负、昂扬的革命 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 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 下阙情中显志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课堂内外:鉴赏诗歌技法概括流畅诵读 知人论世 推敲词句、捕捉意象 揣摩语言 理解文意分析技法 体会韵味 理解感情 展开想象, 合理推断。高考例题(意象与意境)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 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 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 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 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 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 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 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 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 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 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 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 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2、(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