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0569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与 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子宫颈癌与HPV感染癌前病变(CIN)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病 理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子宫颈癌 (cervical carcinoma)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占第一位(99 810万)。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死亡高峰年龄7075岁。中国地区分布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子宫颈癌在全世界占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1999年全球新发病例37.12万例,2000年全球新发病例46.8万,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年轻患者发病有增高的趋势。(Parkin DM, Bray FI, Devesa SS. Eur J Canc

2、er.2001,37:suppl 8:S4-66)。 腺癌发病率也增高,且在2034岁年龄组患者中显著增长。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人,占世界总发病人数1/3,每年约5万人死于宫颈癌。 我国40岁患者80年代占6.0%。90年代升为21.3 。 (万磊等,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547549)存在种族、民族间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宫颈癌死亡率 最高;其次是、回族;藏族、苗族、彝族较低。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 村或缺水的山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在我国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的发病与死 亡率几十年来始终居高不下。甘肃武都、山西阳城等县,宫颈癌死亡率

3、高达 361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的10倍,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10万)。在性生活紊乱的妇女和城市流动妇女人口中患 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全世界200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 (N=466,000)拉丁美洲*:77,000Parkin,2000亚洲*:235,000非洲*:69,00018%50%15%17%发达国家和地区 :85,000*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宫颈癌高发地区分布图 (根据1973-75, 1990-92中国死因调查)1990-921973-75Distribution of High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by County Mortalit

4、y Survey, China 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的历史1800s: 与性行为相关1960s-80s: 感染因子 (HSV-2) 1980s-90s: 发现HPV与宫颈癌有关1990s-: 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99.7%的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HPV DNA- 持续HPV+/HPV-的相对危险比(OR)高达250- 归因危险百分比(ARP)超过 95%- 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99%NPV)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 危险因素第一类 行为危险因素:性生活过早、多个 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第二类 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 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遗传因

5、素: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 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 病毒与子宫颈癌研究表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单纯疮疹型病毒(HSC一)有关、但流行病学不支持。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有关,但证据不足。近年来随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发展发 现HPV与肿瘤关系日益得到重视。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 中存在HPV颗粒,Zur Hausen(1982)提出HPV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 假设国内外学者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 (Zur Hausen,1991)(Anderson S,1997 )1995年IARC专题讨论会

6、认为:HPV感染是宫颈 癌的主要病因。WHO于宣布HPV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 (Turek ,1996)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几乎所有宫颈癌患者的病理样本中均能找到HPV病毒,从而引证了HPV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也使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 变中唯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Jan M. Walboomers教授子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子宫颈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和预防的子宫颈癌有望被彻底消灭的癌症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 治疗、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消除 HPV感染。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 HPV与子宫颈癌约35种型别涉及生殖道感染,20种与肿瘤相关。HPV分为低危型H

7、PV和高危型HPV。低危型HPV:6,11,42,43,44等,常引起外生 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险型HPV如HPV1618,31,33,35,39, 45,51,52,56,58,59,68等,与宫颈癌及宫 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crvical intraepithclial neoplasm,CIN)的发生相关。 HPV与子宫颈癌在检出的所有类型中:HPV16占50,HPV18占14,HPV45占8,HPV31占5,其他类型占HPV占23。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组织中 HPV亚型的分布图Bosch FX, et al. JNCI 199533,35,3 9,51,52, 56,58,5 9,6

8、8HPV与子宫颈癌 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些HPV型别的感染有地区差异:HPV45型在非洲西部很常见,HPV39、59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出现HPV52,58则在中国妇女中检出率较高。HPV的类型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HPV16: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占51%, HPV18:宫颈腺癌中占56,宫颈腺鳞癌中占39。Prevalence of HPV Genotypes in Invasive CancersBosch, et al. JNCI 1995HPV 感染的人群分布HPV 感染率高低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HPV感染通过性生活传播,通常无症状。HPV感染

9、十分常见,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约有420的新感染病例。 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 在1828岁。对于性行为活跃的妇女,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 生累积概率可高达60-70%。HPV 感染的几个要素HPV 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而且大多数30岁前妇女会在感染HPV 9-15个月后通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而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的妇女则其发生宫颈上皮高度病变的风险增加250倍。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是引致并维持CIN III病变至癌变的必要条件。HPV 在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山西省宫颈宫颈 癌高发发区HPV年龄别龄别 感染状况山西省宫颈宫颈 癌高发发区HPV年龄

10、别龄别 持续续感染状况HPV DNA在30岁者相对低30岁、高危HPV(+)、PAP(-)发展成HSIL 者高于HPV(-)者116倍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病毒载载量随病变变程度加重递递增, F=470.845 P30 y 10y 10 y正常宫颈上皮鳞柱交界部 ( (squamosquamo-columnar junction)-columnar junction)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学宫颈阴道鳞状上皮-宫颈柱状上皮原始鳞柱交界部位(鳞柱交界)鳞状上皮(squamous epithelial cell)基底层中层表层(未角化、层角化层)柱状上皮(columnar epitheli

11、al cell)子宫颈鳞柱交界部(squamo-columnar junction)新生儿期、幼儿期、青春生育期、老年期移行带(transformation zone)原始鳞柱交界部位与移行带 ( squamo-columnar junctionand transformation zone )出生时 生育期 老年期正常子宫颈糜烂的修复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机制:子宫颈鳞状上皮化( squamous epithelization):宫颈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基底膜间子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增生转化为鳞状上皮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

12、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宫颈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atypical hyperplasia)宫颈原位癌(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 子宫颈不典型增生 (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特点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 细胞代替。其特点:异型细胞由基底膜以上向表面延伸;细胞核异型性,核增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 ; 细胞极向紊乱至消失。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级)* 细胞异型性轻,* 异常增殖细胞位于上皮层下 l3,* 中、表层细胞正常。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13、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级)中度不典型 增生 (CIN 级):* 细胞异型性明显,* 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未累及表层。 * 基底膜完整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级)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级):* 细胞异型性显著,* 异常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层的23以上或可达全层。* 基底膜完整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原位癌(CIN 级) (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区别于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只限于上皮内,基底膜完整。区别于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较重度不典型增生严重。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原位癌常与不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或浸润癌同时存在,诊断时

14、应予以注意 CIN I-IICIN I-II子宫颈炎子宫颈炎CIN IIICIN IIICIN-III (Carcinama in situ)子宫颈癌的病理特点(大体)子宫颈粗大,宫颈原形消失糜烂型外生型:子宫颈增大、菜花样增生。内生型:浸润结节性宫颈膨大呈溃疡空洞状子宫颈鳞癌 This is the gross appearance of a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at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cervix (stage I). The tumor is a fungating red to tan to yellow

15、mass.Here is another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ote the IUD string protruding from the cervix. This implies that someone could have done a Pap smear when it was inserted. There is a natural history of progression of dysplasia to carcinoma, so dont leave dysplasias alone.子宫颈鳞癌 This is a larger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ich spread to the vagina. A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with bilateral salpingo-oopherectomy (TAH- BSO) was performedThis is a pelvic exenteration done for stage IV cervical carcinoma. At the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