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0474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之浅见张启凡 (本文发表在教师论坛 【吉林】2004 年第 6 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教学中,如何将创新教育这条基本原则,落到实处,使创造成为教学的主题和生命线呢?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创新教育的一般途径和教学策略。一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1.问题发现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蕴涵着创造的成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敏锐突发灵感地观察思考,捕捉其有规律性的现象或问题,并能进行迁移改造,形成改进更新发展的构

2、想。例如问题:“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个数 等于 。 ”f2)1(这道题仅是数学归纳法的机械套用,缺乏教学活力。若改为一道探索题“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这n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 ”那么这道题就具有创新教育的价值,学生需要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测问题的内在规律,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学生这一系列主体活动,正体现创新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2.联想迁移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联想和想象常常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如对问题“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

3、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这 n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多少?”教师可启发学生由点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空间,通过对比迁移,可创设新颖问题。问题 1 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这 n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2问题 2 空间有 n 个平面,其中任何两个不平行,任何三个不过同一点,这 n 个平面将空间分成多少部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联想迁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状态,突破原有的认知体系,形成新的思考,从而带来新的创造。3.综合拓展 如在讲授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后,可启发学生将两种曲线,作在同一坐标平面内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引

4、申,容易归纳:两曲线图形一样,只是位置不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对称性。曲线与横轴交点皆为对称中心,过曲线最高(最低)点与横轴垂直的直线皆为对称轴;结合正余弦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的关系,引申到实数集上的函数。通过深化问题,激疑探索可得 :实数集上的奇(偶)函数在横轴上有一个对称点(非原点)或有一条垂直于横轴的对称轴(非纵轴) ,则函数为周期函数。进而拓展:实数集上的函数在横轴上有两个对称点,或有一个对称点和一条垂直于横轴的对称轴,或有两条垂直于横轴的对称轴,则函数为周期函数。在知识的整合重组过程中,或问题的情境迁移条件演变的过程中,学生深化了认识,使创新找到了新的着力点,注入了新的内容。4.案例分析

5、 鼓励学生参加对典型化意义事物的分析与研究,以触发深层次创意的思路。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针对我地御邻河的治理和保护问题,要求学生从环保角度编成一道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深入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编出了一些新颖有创意的应用题。又如课堂中的错例点评问题探讨方法探究等都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个案学习与研究中学会创造。二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策略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学目标已从“知识习得”转变为“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也将从“传递模式”转变为“创造模式” 。教学只有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才具有新的活力。1.诱导创新的起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3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富有挑战

6、性的问题情景,打破学生心理内部的平衡状态,诱发认知元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创新行为,以及科学家们对科学真理努力追求的事迹去影响学生,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动态性创新的保证 动态性要求教师对教学要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 ,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培养学生综合联想迁移等创新思维;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变教学封闭型为教学开放型,使小组讨论个体学习问题研究实践体验等,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与创新的关联出发,灵活组织课程类型和形式

7、;变教材中封闭型问题为开放型问题,给教学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使之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3.主体性创新的灵魂 课堂上力求: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力求使学生不受教师思维方式的约束,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踊跃暴露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创新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挑战,解决一个问题,有一种内心的喜悦,发现一个问题,有一种出自内心的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激情;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教学趋于多重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

8、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实践者,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4.探索创新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把开放式问题引入课堂,加强知识与创新的关联,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气氛。如问题教学,应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去观察、发现、归纳,主动建构,突出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要真正使4教学重心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提出并分析解答问题。探索是创新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离开探索学生不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的真谛、教师不可能诱发出学生的创新激情、学生不可能取得创新成果,获得成功的快感。教学中激励学生不断思考,大胆探索,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知识中提炼出思想,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