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机为什么没有被淘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9845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真机为什么没有被淘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真机为什么没有被淘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真机为什么没有被淘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真机为什么没有被淘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本身或许没有优劣,而由此技术形成的网络规模。以及相应的网络效应带来的价值,才是决定其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落后的技术或者事物,并未被新技术新事物淘汰,反而继续存在下去;而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的技术,由于某种原因,却胎死腹中。这是不是很奇怪?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传真机一样的道理,传真机也是个技术落后的东西,明明可以邮件却要打印出来,传真过去再把打印的东西碎掉,纯粹资源浪费。虽然有人辩驳说传真机继续存在的原因及真实用途并非是传送文件,而是传送签名,因为电子邮件里的数字签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效力。这其实是不成立的,只要法律承认,完全有技术

2、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传真机,只因为其他公司都有;其他公司都有传真机。是因为他周围的公司都有。这种惯性,使新技术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使每个新开业的公司都要买一部传真机。语音信箱但落后的语音信箱不见得能够很快被淘汰,为什么呢? vcd 有一次和c-cube 的前 ceo 聊天,说起当年c-cube 进入中国 (c-cube是早年所有vcd 的解码芯片生产商) ,本以为中国因为没有录像机的市场,可能并不会很成功。结果却发现, 中国 vcd 机的销售量大得惊人, 成为 c-cube 最大的市场。后来才明白, 在美国人人都用录像机,因为有很多的录像带;大家还在生产录像带,是因为有大量的录

3、像机保有量, 而中国,这个网络效应开始的时候就是vcd。3g 我们可以看看日本3g 的发展,那绝不仅仅是3g 设备的普及就促成的。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就是kdd 开始推行包月制。资费包月和3g 设备的普及两件事情,才促使3g 在日本的普及。在中国,简单地说,我在等待中国移动、联通或者电信的廉价3g 包月套餐。固定资费和资费下降不是一个概念。用一个包月的稍高的价格,甚至比把每兆流量降到1 分钱还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说白了,资费不是个问题,使用量是个问题。现在 3g 按流量收费,所以用3g 的人不多;因为用3g 的人不多, 3g 应用就不够多、不够好: 因为 3g 的应用不够多不够好,所以使用 3

4、g 的人的数量迟迟上不去;因为 3g 的数量上不去,资费就降不下来。这是一个死结。如果从包月开始,这个循环转起来,未来用户将会用少得多的钱,获取比现在多得多的应用。这一增一减,中间的价值落差就出来了。技术的网络效应语音信箱、传真机、bp 机、手机、互联网、流行文化等等,都是一个网络。它的有用与否,与个体性能的关系远远不及与整个网络大小的关系大。语音信箱千好万好,只有大家都用才好。拿到中国来,不是因为技术本身有变化,而是历史不给它机会, 让它可以建立网络效应,所以就没有用了。 所以,技术本身或许没有优劣,而由此技术形成的网络规模。以及网络效应带来的价值才会决定其生存的时间。不需要网络效应的,比如

5、说洗衣机,更新和淘汰的速度显然会比有网络效应的要快。最近的例子就是互联网。过了20 年,如果我的儿子问我:“怎么现在大家还在用互联网这种蠢技术呀?”我的回答一定和我现在对传真机的描述状况一样:因为还有很多人在这里用着它呀 ! 尤其是你爸爸这种年轻时就开始用,习惯现在也改不过来的人都在用呀。难以打破的网络系统要打破这种网络效应,很难。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一个大事件。因为网络效应一旦显现,个体就很难改变它,只能集体改变。这个大事件,就比如2003年的“非典”,全国很多人开始在家里使用网络购物,这一个习惯改变,催生出了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这又反过来影响网民;比如台湾地震,海底光缆断了,在同一时刻影响到

6、很多网民上的网站,美国网站的替代品在那个时候获得很大发展;再比如四川地震,比如伊朗选举等等大事情,都或多或少地打破了某一个老技术的网络效应,催生了一个新技术的网络效应形成。在高中的时候, 我就曾经冥想。 为什么人类科技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一个同定的步伐呢?为什么爱因斯坦一定要在牛顿之后百年才生, 来呢?为什么没有一种方式加速这种进步呢? 现在的思考就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网络,这个网络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像机械钟表里的齿轮一样,只能因为你走一小步,我才能走一小步,因为我走了一小步,你才可以走下一小步的方式发展。这种齿轮式的咬合,导致了任何事情都比我们想像的要慢一些。 这也解释了, 为什么技术应用有七年之痒或者为什么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