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69651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2828 分)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摄制(sh) 惩罚(chn) 角逐(ju) 诲人不倦(hu)B.气氛(fn) 澎湃(pi) 舷窗(xin) 悲天悯人(mn)C.枕头(zhn) 流窜(cun) 可汗(hn) 忍俊不禁(jn)D.炽热(ch) 忏悔(chn) 憎恶(zn) 忧心忡忡(chn)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 分)A.迟钝 点缀 一泄万丈 惊心动魄B.矜持 泛滥 扑朔迷离 耐

2、人寻味C.修茸 旌旗 一反既往 不期而至D.累赘 烦燥 锲而不舍 心有灵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B.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 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

3、决了颠簸现象。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D.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 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2 分)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B.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 “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2C.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D.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6.走进名著。 (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

4、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了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面的文字选自 (作者)的小说 。 (2 分)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 。 (2 分)7.古诗文名句默写。 (8 分) ,何人不起故园情。草树知春不久归, 。 ,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夜泊秦淮近酒家。政入万山围子里, 。 ,青草池塘处处蛙。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最温暖的,是

5、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A. B. C. D.9.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不少于 80 字) (4 分)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3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242 分)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杜甫阅读杜甫望月望月一诗,完成文后第一诗,完成文后第 1010 小题。小题。 (4 4 分)分)望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6、山小。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 分)阅读阅读【甲甲】 【乙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 11111515 小题。小题。 (1515 分)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有龙则灵: 可以调素琴: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 公亦以此自矜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C.水陆草木之花 其反激之力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3.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B.乙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

8、蕴无穷。4C.乙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和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 分)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阅读下文,完成文后 16161818 小题。(小题。(8 8 分)分)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

9、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

10、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5成了孤儿了!”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朋友

11、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

12、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11)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16.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分别概括出来。(3 分) 17.联系前后文,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3 分)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18.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2 分)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B.有

13、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 19192222 小题。(小题。(1515 分)分)找回来的家乡巍峨的世界在地图册上浓缩得那么小,那么微妙。父亲在地图册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深6色的点,指着这蚂蚁大小的地方,说这是家乡的位置,好山好水就在这里。这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不用在地图上找,一直藏在他心里。父亲说这也是我的家乡,是整个家族世代的根。听他说得那么肯定,我茫然了。出生在上海的我,想象不出“家乡”这个

14、词会有力量,值得深情地念叨,因为它对于我是陌生、模糊的概念。暮春时节,父亲买了火车票,和我一起乘着绿皮火车去了沂蒙山。下了火车,他对着远处延绵的沂蒙山拜一拜,指着村口的两棵树说:“这是我小时候种的,现在还在,它们会比我活得长。 ”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回应父亲。我们住在祖父的老屋里。老屋外观看着高大古旧,走进去感觉阴沉,神秘而肃穆。父亲是在老屋里出世的,祖父本人也生在老屋,住了 80 多年,直到仙逝在那里。老屋庇佑了家里几代人,被尊为福屋,无论多旧,家里人也不舍得拆除,最多是修缮。院子很方正,少许的树和少许散养的鸡和鸭,树杈上挂着小灯笼,为老屋增添了人间烟火味。院子占着高处,前面少遮拦,推开院门,放眼看去是田野和农舍,还有大摇大摆的走地猪。田陇上的很多小花次第开了,成群结队地享有花期的荣耀。大自然里的花朵和城里暖房里栽培的精致的按时开放的花不一样,粗放而倔强,不娇不宠,自妖娆,尽开颜。有庄稼人打扮的人,成群地从田野深处过来,他们的面目越来越清晰,这些是来老屋和父亲团聚的亲戚。和父亲沾亲带故的人有那么多,庞大的亲戚队伍,一些面庞、眼神、姿态、口音暗暗相合的人们聚会在一起,长的是北方人的脸型,说话是北方口音,行事是北方人的礼仪和思维,彼此热烈的感情,快把老屋点燃了。厨房里在煮大锅饭,用干柴和铁锅烧的饭,有让人松弛而愉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