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伯,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96486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康伯,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石康伯,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康伯,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康伯,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 题。 ( 17 分)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 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置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

2、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 谓之石氏画苑。 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注:紫微舍人:即起草皇帝诏令的官员。谡谡然:精力充沛的样子。舁:抬。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16. 写出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1)与人游() (2)亲饮食之()(3)死则棺敛之() (4)无足录者()1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铸以为金人十二B而幼安淡然不变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死则棺敛之临视,则虫集冠上D乃其一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1)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2)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19. 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两个成语概括石康伯的性格特点?(2 分)20本文是苏轼为石康伯画苑作的题记,但苏轼行文却独著其为人之大略。其用意是什么?(

4、3 分)参考答案:16. (1)交游、交往(2)喂给吃喝(3)用棺材(4)值得(每小题1 分)17.B 。 (2 分)18. (1)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就干脆放弃应举,本当因祖先的功德而得以为官,但他也不就任。 (第、荫、就) (2)我也擅长画古木丛竹,因而赠送给他, 让他收藏在画苑中。 (善、遗、省略)(每小题3 分)19. 淡泊名利、乐善好施(2 分)20. 作者表面上声称幼安好画,乃其一病, 好像不愿意评写其画苑,实际上通过介绍、赞赏石康伯为人处事的高洁品性(2 分) ,更巧妙含蓄揭示石氏画苑的高雅品位(1 分) 。 (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译文】石康伯,字幼安,四川眉山人,已故紫

5、薇舍人石扬休的幼子。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就干脆放弃应举,本当因父祖的门荫而受封得官,但他也不就任,只以读书作诗自寻快乐罢了,不希求别人了解。他唯独爱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每遇到这些书画文物,就脱衣换钱或省下伙食费去购买,不管家中还有无积蓄。居住京师四十年, 从街巷进进出出,往来也不骑马。在稠密的人群里,耳健目锐,精神矍铄,专心寻求喜爱的书画器物。他身高七尺,面色黑而有胡须,风度颇像世人画中的道人剑客,徒步跋涉在尘埃之中,似乎有所需求,不了解的人会以为他是一位怪人。他又善于滑稽幽默,出言巧妙一语中的,常引起别人拍手大笑倾倒叫绝,然而他本人却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他与人交往,一旦知道对方遇到

6、了危急艰难,便慷慨相助,胜过办自己的事情。有位客人病倒在京师,石氏就把他抬到家中安置,亲自照顾饮食,死后给他买棺材料理丧事,没有为难的表情。凡是认识幼安的,都知道他的为人,而独有我最了解他。石康伯识见谋略极深远,只是不肯轻易张扬罢了。他今年六十二岁, 相貌却像四十多岁的人,须有三尺长, 繁茂浓密没有一根白的,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在亳州做官,并与富弻郑公一起获罪的,是他的儿子夷庚。石康伯家藏书画数百轴,又把零星细小的收藏品,装编成册, 称作石氏画苑。 他与文同交游,情谊犹如兄弟,所以得到文同的画很多。我也善画古木丛竹,因而赠送给他,让他收藏在画苑中。我的弟弟子由曾说:人们所以重视绘画,因为它与所画的实物很相似。相似的画还值得重视,何况画得形神逼真的呢?我步行在都市、田野中,所见人物都可入我的画箱。所不能看到的,只有鬼神,鬼神应当借看画去认识,但人们又哪里用得着见鬼呢。这话说得真有道理。现在石康伯喜爱名画,是他的一种癖好,没有值得说的,这里只着重记述他做人的大概情况罢了。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