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9473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0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育学文学院:魏小娜一、背景: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第一章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应试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课程结构:以分科为主; 课程实施: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接受 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课程评价:以选拔为主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概览n“一”个根本出发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n“二”元课程性质的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n“三”个目标维度的融合:n“四”个具体理念: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n*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n*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2、的特点n*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n*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指 出:“(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的解释 原文如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科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 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 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 解读2: 工具性 人文性(实用功能实践价值) (精神熏陶价值 )语言知识和能力读、写、口语交际 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读1: 言语信息、语文智慧技能、语文认知策略、语文认知策略、语文动作技能、语文情感与态度n n n n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 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 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 ,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 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 ,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 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 果;与狼虫为伴,

4、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 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n 流水句:句子的格局形式松弛,以意相合,富于弹性, 叙事视点随景流动,铺陈出绚丽多姿、气韵生动的篇章。排比句、对仗句描写的意境与老版西游记、动画片西游记比较胡锦涛同志在全党大兴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 实之风:“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 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 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 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

5、进党的建设之实。要采 取综合措施,从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制 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 部都坚持做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团结一心、踏实 苦干。” 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洋溢着力量美、阳刚美!1、“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 域的影响深广。要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案例:1.葛朗台中的人物形象2.广西学生学习秋天(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的 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首先,文本的阅读、诵读、品味;其次,语文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再次,在生活中具有语文意识。译

6、文一(郑克鲁译)世上有一些漂亮迷人的女子,仿佛是命运安排错了,生长在职员的 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费,希望渺茫,压根儿没法 让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男子认识她,了解她,爱上她和娶了她;她 只好听之任之,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译文二 (赵少侯译)世上有这样一些女子,面庞儿好,风韵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错了, 生长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财产,没 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没有任何方法 可以使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 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只好任人把她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 小科员。 译文三(顾嘉琛译)她是那些漂亮而可爱的姑娘中的一个,由于命运的错误,她出生在 职员

7、家庭。她没有嫁妆,没有希望,没有办法同富有而且才貌出众的 男士相识,得到他的理解和爱情,并与他结为夫妻。她任凭父母的安 排嫁给了一位在国民教育部供职的小职员。3、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语感:丰富、汉语言特点、理性解读与经验积淀的结合案例:王春燕猴王出世师: 同学们, 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 从“怎么写” 的 角度,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我发现了排比句 师: 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 两个排比句,真了不起! 吴承恩先生写石猴,遣词造句非常讲究,里面有很多秘密。你发现了一个,我们就按你的发现先走进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第一分句: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8、同学自己读,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读。) 生: 我发现每句话都是三个字, 前一个字是动词, 后两个字是名词。 师: 真是大发现呀! 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 如果把它读出来,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呢? 生: (读得慢)“食草木, 饮涧泉, 采山花, 觅树果”。因为 猴子在山中快乐地行走着, 非常活跃,所以要读得有激情。师: 很有激情很活跃, 那你为什么读得像打太极呢? 请 你再试试 师: 有进步。谁能让石猴的身影在我们眼前跳起来? (指 名读。) 师: 你的声音很好听, 可我怎么也没有听出石猴在山上行 走、跳跃, 只听到一群小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地坐在教室 里!我也来读一读, 好不好: 你们也

9、这样读一读。 师: 同学们, 三个字的短句,有跳跃感, 让石猴在字里 行间跳起来、动起来! 往下读, 你还会有发现。自己试 试看。(课件出示第二分句: 与狼虫为伴, 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猕猿为亲。) (学生自读这一句。) 师: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 这石猴与狼虫 生: 为伴。 n师: 虎豹 生: 为群。n师: 獐鹿 生: 为友。n师: 猕猿 生: 为亲。n师: 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呀? 请你把它读出来。(指名 两个学生读, 读得很有感情。)n师: 同学们, 往下读, 更有意思了! (课件出示第三 分句: 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自己试试看, 你又发现了什么?n生: 它们就像诗一样,

10、 对得非常整齐。n师: 一对对子! 你们经常诵读古诗文, 一定有感觉。 我们来对一对。夜对 生: 朝。n师: 宿对 生: 游。n师: 石崖之下对 生: 峰洞之中。n师: 同学们, 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 用的语 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 正是这样的 语言, 让我们读到了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 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2)整体把握:对盲目进行条分缕析的矫正,并非不能分析(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层次、中心思想 、写作特点)案例:1.七根火柴2.宁鸿彬皇帝的新装宁鸿彬皇帝的新装*阅读课文,请为这篇童话加上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从情节入手,用一个字

11、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蠢”,“骗”,“伪”,“假”,“傻”,“装 ”,“新”,“心”指导学生用排除法“筛选”(故事情节)指导学生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指导学生用比较法来解决。(骗,心)n*请大家说说,文中的各个人物是如何围绕“骗”字展 开活动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日 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基于“很小的点”随机展 开。课例:祝福的年龄现象、文言句式对现代白话的影响如何学好文言文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九年义

12、务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将作为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地位专门讲。(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 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 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过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 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 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打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 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的徘徊。当别人为 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 界。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 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 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 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全日制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案例:数学作文、成长日记、玉石故里行 小结:关键词语文素养(热爱祖国语言)语文教育特点重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实践性,语言材料,语文意识语感整,体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取)活力、开放正真的备课不是看教参,而是面对文本渗透这些 点点滴滴的理念!有没有提供足够的语言材料?设计 的问题是否促进整体把握?课堂实施是否尊重学生体 验?是否保护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