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9283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0408亢文强课件第三单元话题主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第三单元话题:主题洛阳一高 亢文强 20170408(一)小说的灵魂主题1写不厌的“母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 是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的。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 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被称为“母题”。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其实就是对这些母题的 一种个人阐述与发挥。母题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 ,它不因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某种 超然的客观性。而每篇小说的主题都蕴涵着作家自己对世界的看 法,显示了作家的主观倾向性。同一篇小说的主题也可以同时涵盖多个母题 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涉及了“爱与恨”、 “美与丑”等多重主题曹雪芹的红楼

2、梦更是一唱三叹、百转千 回,道尽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2主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小说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莫泊桑久负盛名的小说项链 小说的主题究竟是想谴责玛蒂尔 德不切实际地爱慕虚荣,还是在同 情一个不失自我尊严的小人物被命 运捉弄的不公? 作者对玛蒂尔德既有嘲笑、又有敬意 ,既有叹息、又有悲悯,反映到小说 的主题上也自然是五味杂陈。(二)主题的形成小说可能以表达思想为目的,可能以讲 故事为目的,但是都应该有主题。比如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表面只是讲 些神奇的破案故事,但扶危救困、匡扶正 义是不是一种主题的体现呢?1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的两种构成模式 :1、倚赖人物来表现主题 丹柯

3、属于这一类,无论是暴风雨还是人们 的责难,都不能改变丹柯的信念和理想 2、侧重事件来表现主题 炼金术士属于这一类,少年圣地亚哥先后遇 到了算命的吉普赛老妇人、撒冷之王、炼金家甚至 打劫的难民,但正是在这些人有心或无意的引导下 ,他才最终获得了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财富。圣地 亚哥是在一步步地成长中领悟人生真谛的。2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小说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讲故事,这也 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这类小说的题材也很好把握,不外乎是悬 念叠生的侦探故事、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神 秘离奇的魔幻寓言,还有华语世界长盛不衰的 武侠小说等。这些故事虽编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但 却是轻松好读的消遣读

4、物,可以舒缓人们的精 神压力,为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但细细分析,这类小说中的佼佼者又绝 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讲故事的目的上的。福尔摩斯侦探集虽也依循一个侦探 故事的大框架,却间接地折射出伦敦社会 的世态:上层社会的虚伪、警方官员的玩忽职守 、大家族内部的纷争、贫富的分化;扶危救困,匡扶正义更是它的题中应 有之意。(三)主题的实现1小说的忌讳:“主题鲜明”小说的主题显然与一般文章的主题不太一样它 往往不是单纯的、用一两句就能概括的。阅读小说的过程是一种美妙而丰富的体验,而论 说文似的明晰晓畅的主题一旦出现在小说中,就会显 得干巴巴的索然无味。因此小说家似乎陷入了矛盾:既想表达想说的, 又怕被读者一

5、眼看穿。他们在避开“主题鲜明”的陷阱,通往主题的道路 上费尽心机。2形象大于思想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事实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有时候比作家 想要表达的思想更丰富,更深厚。因为小 说的主题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性。3模糊处理小说步入成熟后,倾向于不做道德判断,悬 置作者的主观态度。毕竟,小说家只是叙事者,而不是法官, 正如一个记者在报道火灾时不能像消防队员那 样去救火一样,应该各司其职。米兰昆德拉说过: “如果说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 物的模糊性”, “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小说的功能就是教你换 一种角度、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 周末作业 小题狂刷P76 “能力特训” 18-22题

6、必做。 注意字数要求,尽量接近要求的上限! 红笔纠错!星期天晚自习6:10交下周一语文课,朗读丹柯:课前做好准备!先由课代表安排6人朗读全文:1-3;47;810;1114;1520;2124然后抽签定人,朗读指定段落。 (四)主题的选择与开掘1小说与“当下”的关系新闻追求时效性和新鲜感, 小说追求的是恒定性和永远不衰的魅力。 作家所关心的“当下”应含有“过去”与“将来 ”。他并不回避问题,但这些问题是跨越时空的:它 过去存在着,当下存在着,将来仍然会存在着。这些 问题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消失。它们绝对不是一时一 地,也不是一家一国的问题。小说只有触及到“当下 ”中的“永恒”问题时,才能焕发出自

7、己的光彩。 2永恒主题无论主题所表现的事件是否宏大,只要它反映或 追问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就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 验而立于不败之地。 老人与海的主题既不新也不旧,它没有迎合时尚,没 有时代背景,将人与命运的关系形象化为老人与海,写了一个 永恒的命题,因此永不会过时。一个小公务员之死尽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有明确的国家 以及社会制度,但契诃夫最根本的用心却在基本的人性上。小公 务员在上级面前几近变态的诚惶诚恐、谨小慎微,正是人性中奴 性的写照。作者抓住人性中的某一弱点去表现和批判,最终使作 品超越了时代和国别的限制,因而拥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3主题的千锤百炼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体,它的“材料”来源

8、 非常灵活,凡是作家亲身经历过的、或者 道听途说的、甚至单单凭“捕风捉影”虚构出 来的人物、事件都可以纳入提炼主题的材 料之中。锤炼主题的过程是小说家构思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作家“想得深”、又要 求作家“想得巧”。 (五)主题观的演变1由单纯到复杂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具备两种视野。第一视野会触及到重大的社会现实的本质因素。也 就是说,作家首先会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现实做出反应, 并加以表现。古典小说大多是这一视野的产物;第二视野是直接关注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生 命的目的、生存的意义等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现代 主义小说对这一视野显然有开拓性的贡献,从卡夫卡到 博尔赫斯,他们的目光穿透了第一视野,直接对第二视 野人类的背后做出了反应。 2由具体而抽象传统小说更注重对人物、事件由外 而内的挖掘,小说主题的感染力虽然 不拘于一时一地,但这种主题的呈现 却往往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和文化 环境。现代小说则常常满不在乎地抹去人 物或事件上那些可以被标记的时间、 地点,甚至用寓言的手法直接探询某 些抽象的主题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