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69197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练习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微专题九微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高考大题加固练(四)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题1.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 b、c 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演替,_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2)图中曲线 a 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_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_的能力。曲线 b 表示_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_法,使用该方法时,关

2、键要做到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_可能发生改变。解析:(1)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草本阶段,生物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弱,容易被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2)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因为生物种类较多,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更复杂,能利用更多的阳光等环境资源。曲线 b 表示在演替过程数量减少,草本植物个数会减少,因此曲线 b 表示植物个体数。调查双子叶植物用样方法,使用该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减少误差。(3)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1)次生 草本(2)垂直结构 阳光等环境资源(

3、或阳光) 植物个体 样方 随机取样(3)速度和方向2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km2)次生杂木林5511.506 3灌丛51 16.358 1农田213.941 7人工马尾松林23 14.385 7(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_。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2)表中数据表明,4 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

4、如图所示。分析可知,2_是捕食者。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_。解析:(1)鸟类一般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简单,物种数量少,故表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表中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3)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的数量较多,乙种群的数量随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种群的数量增加,进而使乙种群的数量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增加又使甲种群的数量降低,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

5、节。答案:(1)消费者 水平 (2)营养结构最简单 食物和栖息空间(答案合理即可) (3)乙 负反馈调节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2)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鼠的能量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鹰的能量。(3)图中鹰同时占有第_营养级,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_,该生态系统未体现的成分有_。(4)若鹰增加 1 kg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kg。食虫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的同化量。(5)如果环境中的某种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越高,该重金属

6、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解析:(1)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从生产者最高营养级,共有 8 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植昆虫蛙蛇鹰;植物鼠鹰;3植物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有六个营养级,即与。(2)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鼠属于第二营养级,鹰属于第三营养级。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鼠同化的能量大于鹰同化的能量。(3)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根据图示可知,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如所示);由食物链(网)可知,鹰可以捕食蛇,而鹰

7、和蛇都可以以食虫鸟和鼠为食,故蛇与鹰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鹰可以以食虫鸟、蛇、鼠为食,若计算鹰增加 1 kg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应选最短食物链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 20%计算,即选择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 120%20%25 kg。食虫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食植昆虫的同化量。(5)难降解的化合物和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就越高。答案:

8、(1)8 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2)大于 (3)三、四、五、六 竞争和捕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25 食植昆虫 (5)食物链 营养级4如图 1 表示某草原自然保护区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图 2 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_。(2)图 1 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与_的速率相同(用图 1 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3)图 2 所示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若去除昆虫,且草的数量不变,则该草原

9、容纳鹰的数量会_。(4)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4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 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CO2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2)图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相当,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根据图2 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高原鼠兔鼬鹰。去

10、除昆虫后,鹰由原来的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变成第三、第四营养级,又因草的数量不变,所以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4)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于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所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答案:(1)CO2 (2)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5 增加 (4)丰富度 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进而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5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缘,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

11、因缺少阳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未被侵入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种类(种)15012169植被56.250.943.5凋落物2.03.55.4碳储量(吨/公顷)土壤161.9143.2117.7(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_(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_(填“增强”或“减弱”)。(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_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

12、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获取。5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解析:(1)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比较从未被入侵到重度入侵的三个阶段,随着凋落物的增加,土壤中的碳储量在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2)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

13、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3)根据题意,研究者做出了假设“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 。如果该假设正确,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下,如果比较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后的入侵种群和未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入侵种群,前者的生长状况应该优于后者。所以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生长于原产地的薇甘菊种群入侵地的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实验组:已适应入侵地环境的薇甘菊种群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如果实验组的薇甘菊种群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则就可以支持上述假

14、设。答案:(1)下降 降低 增强 (2)寄生 (3)原产地 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大于对照组6科学家根据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所示。请分析回答:图 2 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hm2a)(1)由图 1 可知,随入侵程度的加大,弃耕地原有植物群落丰富度_;弃耕地群落的6形成是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关系,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3)图 2 中 A 表示的能量是_;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若有一种昆虫专以某动物的粪便为食,设该动物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昆虫体内的大约为_ kJ。(4)右图所示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