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上课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8730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日维新》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百日维新》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百日维新》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百日维新》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百日维新》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日维新》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日维新》上课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戊 戌 变 法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 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国际环境:发展资本 主义成为世界潮流。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2、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 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民族危机严重) 二、与后党争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中文名:爱新觉罗载湉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期:1871年8月14日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4日职业:清朝皇帝课程标准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 原因及意义,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 的曲折性。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 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准备:康有为:保国会;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标志:仿照俄国日本改革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百日维新”的内容2009福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夫美、

3、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 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 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 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 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 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 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 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 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 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参考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 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 太久,不易效仿

4、;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 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 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 领。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除旧布新 政 治裁撤闲散 衙门和冗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 事,允许创办报纸 经 济裁撤驿站 等旧机构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 资设厂,开垦荒地 ,修筑铁路,开采 矿产 军 事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 装备新式武器, 改用西法训练 文 教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 为中西兼修的学 校,创办专业学 堂,选派留学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治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 宪等政治主张。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

5、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增 加财政收入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 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 先进科技文化。先进科技文化。 10讨论如何评价以上改革措施?请 你们推测一下,变法中哪些措施 会引起很大的反对?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除旧布新 政 治裁撤闲散 衙门和冗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 事,允许创办报纸 经 济裁撤驿站 等旧机构 提倡

6、和奖励士民投 资设厂,开垦荒地 ,修筑铁路,开采 矿产 军 事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 装备新式武器, 改用西法训练 文 教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 为中西兼修的学 校,创办专业学 堂,选派留学生 总之,百日维新的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政令基本上反映 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 定进步意义。定进步意义。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 所有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所有制,没

7、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落后性。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落后性。124、维新变法的失败;(1)、标志:戊戌政变。(1898) (2)、概况:13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废除新法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3 3)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 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 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 之感。 以上选自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著(1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祖宗

8、之法不可变 “,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顽固派 材料二、 “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 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 中,不知他,是枭雄。“ 20世纪初的民谣(2 2)袁世凯的出卖。)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 略上, 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 社会环境, 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 经济力量。李喜所(4 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国的狂潮。 (3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 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托

9、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缺乏斗争经验,改革缺乏缺乏斗争经验,改革缺乏 周全的设计。周全的设计。 慈禧太后袁世凯袁世凯20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2 2)袁世凯的出卖。)袁世凯的出卖。 (3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4 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国的狂潮。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15、戊戌变法的影响 (1)、性质:

10、是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 (2)、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爱国性) (3)、经济: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 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 (进步性) (4)、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启蒙性)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说胡绳这一论断。 维新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

11、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下兴起 ,他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 光绪皇帝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接受维新变法 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光绪皇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的许多主张,但 根本没有涉及行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核心问题,这说明光绪帝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 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他仍然是封建皇帝 ,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变法的局限性:A.没有采纳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B.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 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延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延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 中国戊戌

12、变法失败原因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国内国内 环境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国际国际 环境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领导领导 力量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支持。支持。 改革改革 途径途径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 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 具体具体 措施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向

13、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不敢发动群众 保守势力强大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变法法令如“ “一纸空文一纸空文” ”261、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 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恃革命以开之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 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3、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A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

14、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4、光绪绪帝支持、参与变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答谢谢康有为为救架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统治地位与权权力 D做一个有为为之君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变记 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 上。举举国鼓舞欢欢蹈书书,民间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 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进人才 B提倡官民上书书言事C裁汰冗员员,澄清吏治 D设邮设邮 政局 、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为上书书光绪绪帝:“皇上勿去 旧衙门门,而唯增新衙门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渐擢小臣。 多召见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赏以卿 衔衔,准其专专折奏事足矣。”这这段话话最能反映维维新派在 变变法中的态态度是 A.要光绪绪帝加强对对封建官吏的争夺夺 B.要光绪绪帝在变变法中讲讲究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维新派参与政权权 D.在封建势势力面前表现现出妥协协性和软软弱性、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务局 ,承办办山西的矿务矿务 、铁铁路,还还集股白银银45 万两兴办轻兴办轻 工业业。如在盛产产棉花的地区, 开设纺纱设纺纱 、织织布厂,引入进进口机器生产产。 同时时在该该厂附近分设轧设轧 花、柞油两厂。以上 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A戊戌变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动了近代工业业 的发发展B戊戌变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实 C戊戌变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维新变变法运动动解放了人们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