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79231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汉字的形体(古文字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的形体古文字(一)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古文字 今文字古文字n 指的是古代通用而现代丧失了交际功 能的文字。这种文字在历史发展的一定 阶段,曾作为某种活的语言的记录符号 而被应用过。后来,或因某种历史原因 而消亡(如美洲玛雅文),或因文字的 根本变革而废弃(如苏美尔楔形文、埃 及圣书字),这类文字遂丧失了交际功 能而仅仅成为学者们释读古文献的工具 。 第一节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一、殷商甲骨文(一)什么是甲骨文n 甲骨文即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是目前所 知道的最早的汉字体系。n 甲骨文的内容大多是古人关于占卜的 记录,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

2、骨卜辞。 (二)甲骨文的发现n王懿荣n王襄、孟广慧n刘铁云铁云藏龟(刘鹗铁云藏龟 中刊出的几片甲骨文 )甲骨文四大家(甲骨四堂)n罗振玉(学堂) 殷墟书契前编n王国维(观堂)观堂集林n董作宾(彦堂)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n郭沫若(鼎堂)甲骨文字研究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观堂沉渊学堂化,彦堂入海鼎堂忙。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 n刘鹗的铁云藏龟 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 的书n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则是第一部考释甲 骨文的书n于省吾的甲骨文字 诂林是考释方面集 大成的著作n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 作有郭沫若主编的 甲骨文合集n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 的甲骨文编,徐 中舒的甲骨文字典 n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 家的殷

3、墟卜辞综述 (三)甲骨整治及占卜程序n(1)取材。n(2)锯削。n(3)刮磨n(1)钻凿n(2)灼兆n(3)刻辞n(4)涂饰和刻兆(四)卜辞的内容结构一片完整的卜辞,其内容由四个方面构成 :n1. 叙辞: 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n2. 命辞: 要占卜的事。n3. 占辞: 审视兆纹后作出吉凶的判断。n4. 验辞: 事后应验的情况。 (五)甲骨文的内容n(1)卜辞类:年岁(农业)、天象(风雨) 、旬夕(吉凶)、祭祀、征伐( 方国)、田猎(渔牧)、疾梦、 使令、往来、妇事n(2)非卜辞类问天象n 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简单的韵文 ,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4、 ?” (六)甲骨文的形体特点n (1)此期汉字象形性很强。 n (2)许多字书写置向不定。n (3)字形结构不固定,异构字较多。n (4)经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 在一 起的现象(“合文” 例:)。n (5)有少数字形混同现象(月、夕)。 n (6)行款不固定(单列直书、左行直书、单 列横书、右行直书)。甲骨文的发展变化n1.有的是增加笔画。(如:酉,武丁时 作 ,廪辛康丁以后更增多笔画, 变成 形,帝乙帝辛时又作 。)n2.有的是增加偏旁。(如:宾,早期作 ,晚期作 。) 二、西周金文(一) 什么是金文n 金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 称钟鼎文;因

5、铭文常将青铜名曰“吉 金”,故又叫吉金文;青铜器常用于 祭祀先祖,系宗庙常器,旧称彝器( 彝者常也),故其上之铭又有彝铭、 彝器款识、彝器文字等名称。然而铜 器不仅仅用作宗庙常器,钟鼎二类也 并不能包涵全部有铭的铜器,所以近 代转而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通称为 铜器铭文,简称作金文。n 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 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毛公鼎 制作于周朝初年, 19 世纪中叶出土于陕西岐 山县。器形完整,制作精 美,底部金文书法秀丽。师兑簋n 西周晚期 元年师兑簋 (现藏上海博物馆) 通高22.5、口径19厘米,重4.82公斤。 敛口鼓腹,一对兽首双耳,下有方垂珥,圈足下有三 个向外撇的兽面扁

6、足,隆起的盖上有圈状捉手,盖沿 下折。盖上和器腹饰瓦沟纹和双行重环纹,圈足饰单 行重环纹。师 兑 簋 铭 文(二)金文的特点 n1.早期金文比甲骨文更象形、更保守。2.早期金文笔道圆转肥粗,多团块3.后期金文的笔道由圆转肥粗变 为线条化 4.后期金文出现了美术化的倾向 (三) 金文比甲骨文的进步n (1) 在笔画上一改甲骨文瘦削方折的特点 ,变得肥厚粗壮,圆浑丰润。字体庄重美观 ,大小渐趋一致。行款多为直书左行,排列 也越来越整齐,有时甚至先打格、后书写。 n (2)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现,而形声字却大大 增加。(如:“走”部、“言”部、“金”部、“厂 ”部) n (3)异构字相对减少,结构渐趋定型。n (4)合文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