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67918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 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时法,有书,有算。 ”这“贡士之法”是指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我国古代某地发生了洪灾,内阁大臣立刻根据皇帝的旨意起草诏书,然后送工部、户部具体执行赈灾事宜。由此推知,上述情境可能出现在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3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2、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4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5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这主要是指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形成一整套法律运作范式一定程度上体现平

3、等和公正A. B. C. D. 6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 贵族制与分封制C. 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 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7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 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C. 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 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8 “光荣革命”后,对议

4、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2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 B. 适应了英围宪政发展的要求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9当代经济史学家非利斯迪恩估计,英国在 17001780 年之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 工业革命推动 B. 对外扩张加快殖民掠夺C. 对外贸易发展 D. 光荣革命之后政局稳定10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

5、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11到 1910 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 名国务大臣中,有 7 名出身贵族;在地方 12 位省长中,有 11 人出身贵族。据此可知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12 “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党史上

6、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A. 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 B. 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 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 D. 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13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 井冈山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过渡时期1

7、4.1927 年 12 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 ”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 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 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3C. 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 D. 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15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A. 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 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C. 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D. 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16巴黎公

8、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A.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 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C. 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 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1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史实结论史实结论A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B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上院和下院联合行使立法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

9、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C1920 年 8 月,上海总商会进行了会董换届改选,正副会长易人,原有的 33 名会董中改选者达 31 人,新当选的会董中有 1/4 的人还不到 40 岁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生态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俄国诞生A. A B. B C. C D. D18 共产党宣言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 ,他们可以了解A.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B. 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4C.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D.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19195

10、3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201973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 ,HANDINHAND” ,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

11、伊朗、土耳其、欧洲” 。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 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21根据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 “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 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22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

12、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从中可知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23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 1906 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 1909 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24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

13、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5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 17 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251912 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4、2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2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281930 年 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

15、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29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30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其6根本原因是A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B中国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