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7912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学习写作的人在认识上常常会进入这样的误区:只要掌握写的技能技巧,作文一定高质量高水平。其实不然。学习写作,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写作的热情,写作的冲动感。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性、责任感,再好的技能技巧也难以掌握,更不必说下笔千言,感人肺腑了。 文心絮语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写作进入最佳状态。写作热情、写作冲动不是白天而降,凭空产生的, 而是写作的人频繁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对自然界的山水景物

2、、花草鸟兽,对社会上纷繁的人和事认识、理解、感受的结果。中学生都读过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都为之而感动过。这篇3000 字的通讯在50 年代初期曾经使亿万热血青年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曾经使亿万读者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时间,热爱祖国、热爱最可爱的人的浓烈感情弥漫祖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植根于千千万万的人民心中。为什么这篇文章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作者一番倾吐心潮的话语能给我们以极好的回答。他是这样说的:“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

3、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 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受得深;你感受得浅,人家从你这儿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 , 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受得更深些。”从这三段话中,我们至少可领悟到以下一些写文章的道理。一、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急于要说,急于要写,急于要告

4、诉别人,正是这种写作冲动,正是这种难以控制的奔腾的写作热情,造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写作冲动是写作的内驱力,是使思维活跃、生活素材在脑中涌现的内部动力,写作的人如果蕴藏的思想感情不汹涌澎湃,如果没有一吐为喜悦、为愉快、为欢乐的表达情绪,下笔绝不会一泻千里,气势感人。二、写作的热情与冲动来之于对现实生活的接触与理解。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火热的斗争中,和志愿军指导员、战斗英雄、一般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交朋友,了解他们,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理解,感受,深深地感受,因而有倾吐为快的热情。学习写作的人要能激情满怀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歌颂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鞭挞丑陋的人

5、和事,必须认真地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用眼观看,用耳倾听,用心细思,事事留意,处处积累,培养写的热情。如果对生活冷冷淡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无论如何也出现不了写作冲动的动人境界。三、写作的热情与冲动还来之于崇高的责任感。作者长期生活在部队里,战士伟大的英雄气魄,感人的英雄事迹不断撞击作者的心灵,震撼作者的肺腑,出于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要把战士的纯洁的品质、刚强的意志、淳朴的气质、宽广的胸怀和英雄的业绩告诉给祖国的朋友们,让人们为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为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学习写作的学生尽管与作家写通讯报道的目的不完全相同,但同样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出言

6、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文章,是学习的需要,日后工作的需要,是步入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需要。学习写作的目的意义越明确,肩上越有责任感,越能激发旺盛的写作热情,越容易孕育写作冲动。写作冲动绝不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耳目与心灵,激起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涌出要诉说、要呐喊、要歌颂、要鞭挞等等强烈情感。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千古传诵的佳作,就是心声的吐露,特别是末尾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经过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

7、,杜甫在成都营造了一座并不十分坚固的草堂,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处所。谁知有一天突然暴风雨发作,江翻石走,草堂旁据说已经生长了二百年的高大的柟树尽管与雷雨抗争,但是根还是断了,被狂风拔起,像死了的龙虎一般倒在荆棘中。八月的又一天,秋风怒号,草堂顶上的三重的茅草都被无情的风卷走,有的挂在林梢,有的沉人塘坳。黄昏时候,风虽停了,但乌云聚集,下起了密密麻麻的雨,雨不停地整整下了一夜,屋里已漏得没有一块干土。雨下到地上,下到屋里,也下到诗人的心上,漫漫长夜无法人眠。诗人思绪万千,心潮起伏,由自己遭受的灾难联想到流离失所的人们,联想到怎样才能盖上千万间的房屋,使天下寒士喜笑颜开,再不遭受狂风暴雨袭击之苦。诗

8、人情不可遏,于是在无眠的长夜里唱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情感的冲动构成的千古绝唱,高潮在“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呐喊,在心扉的坦露,在生命的奉献。这种高尚而博大的情怀令读者激动不已,肃然起敬。写作热情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勤于笔耕,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快乐,有的是孜孜矻矻,长期坚持,力求文字能准确地表达情意。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这样说:“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踰此者。”意思是说:自己生平没有痛快、高兴的事,只有写文章,想到什么,笔下就能曲曲折折充分地加以表达,自己认为人世间快乐的事,再也没有超过写文章的

9、了。这种炽热的写作热情、写作冲动,可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正因为苏轼把写诗作文升华到人生欢乐的境界,把人生欢乐融化于写诗作文之中,因而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畅达淋漓,挥洒自如。他的同乡唐庚也是宋代著名诗人,他写诗作文的情况就与苏轼迥然不同,苏轼是欢天喜地,唐庚是愁眉苦脸。唐庚说: “诗最难事也 ! 吾, 作诗甚苦,悲吟累日,然后成篇, 明日取读,瑕疵百出,辄复悲吟累日,返复改正 , 复数日取出读之,病复出,凡如此数回。”这段话从另一角度揭示了持续高涨的写作热情。他说,写诗是最难的事,自己写诗非常苦,要痛苦地口吟好些天,然后才能成篇。第二天拿出来读读, 发现毛病百出,于是再痛苦地推敲好些天,反复修

10、改。 隔了一些时候拿出来再读,又发现了毛病,这样反反复复好多次。这种对写作执着追求的热情十分难能可贵。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明白:写作热情可呈奔放的形态,也可呈含蓄、 深沉的形态, 但不论什么形态,其共同点是要写、爱写,要充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意。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应该也必须具备的。热爱是培育写作热情、激发写作冲动的基础。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爱慕、敬佩,主动地接受教育,以高尚的人文美、雄伟粗犷或雅致灵秀的自然美陶冶自己的心灵,知识增长,心灵丰富,心田里就会有绵绵思绪往外倾吐。热爱生活,对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充满憎恨、厌恶,同样有要说、要写的感情冲动。在热爱生活的同时,还必须热爱我

11、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学生们读到这个内容,心中很不服气,认为我们祖国的语言最优美。我觉得我们学生的认识、感情是可贵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宝藏极其丰富,它的表达情意的准确程度、细腻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只有怀着热爱它的深情,孜孜不倦地探求、挖掘, 才能体味其中的奥妙,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掌握工具,熟练地加以运用,须坚持不懈地认真地进行训练。只有满怀浓厚的兴趣,满怀浓郁的深情进行训练,才会以写作为乐事,才会有旺盛而持久的写作热情。无数写作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热情越高涨,写作情感越激越,语言编织的文章越

12、情真意切,内容丰厚,习作者越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年青的学生风华正茂,豪情满怀,只要有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愿望,不断培育写作的热情,必会出现拈笔伸纸、一吐为快的动人佳境。 佳作借鉴一 句 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 ”这首诗爱国主义感情如火山般的喷发,震人心魄。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感人力量?那是因为作者在感情极端冲动下写成。作者

13、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在国外饱尝民族歧视之苦,而国内又是反动军阀的罪恶统治,他悲愤满腔,胸中燃烧着炽烈的爱国热情,正如他写给诗人臧克家的信中所说,把自己比喻为“没有爆发的火山”。1925 年夏,他回到祖国,正是反帝运动高潮的时候。这时候他不仅看到了帝国主义反动派对人民血腥的统治与镇压,也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席卷全国汹涌澎湃的反帝怒潮,说明了“谁是中国人”,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伟大”,胸中的火山爆发了,他大声喊出了一句话: “咱们的中国! ” “爆”,揭示了在胸中积蓄已久的话进发而出。诗人察觉到缄默的中国蕴藏着惊天动地的巨大力量, 坚信一旦火山忍不住缄默,就会突然间青天里

14、一个霹雳,到那时帝国主义反动派就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句话是首响亮着中华民族庄严的最强音的诗,激情奔放,语言凝炼,它是诗人对祖国命运满怀的深情浇灌而成。炽热的爱国情感燃起了势不可挡的写作热情,这种写作热情浇铸的诗句铿铿锵锵,唤起读者由衷的共鸣。写作冲动、写作热情并不都是像火山岩浆般的喷射,有时它表现为细微的、平和的、素静的,甚而是含蓄的,难以觉察的。李广田的散文花潮就是另有一番风味。花 潮昆明有个圆通寺。寺后就是圆通山。从前是一座荒山,现在是一个公园,就叫圆通公园。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

15、瘦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世界。这几天天气特别好,花开得也正好,看花的人也就最多。星期天,我们也去看花。不错,一路同去看花的可多着哩。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付啊,, 都挽不住游人。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花开得正盛,来早了,还未开好,来晚了,已经开放,“千朵万朵压枝低” ,每棵

16、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行,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 , “四山花影下如潮” ,还是“花潮”好。古人写诗真有他的,善于说出要害,说出花的气势。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 ,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耀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大家都是来看花的,可是,这个花到底怎么看法?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不一会,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的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