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67890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初考试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初考试地理试题地理试题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 1 至 6 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51.5 分,总计分,总计 60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 2 个纬度,则黄赤交角为A2326 B242

2、6 C2526 D2126 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地热能发电 D水能的形成 3.右下图阴影部分表示 7 月 6 日(昨天),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今天),此时北京时间是A7 月 7 日 8 时 B7 月 7 日 4 时 C7 月 7 日 12 时 D7 月 6 日 8 时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 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数九” 又称“冬九九” ,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 ,一 直数到“九九

3、”八十一天, “九尽桃花开” ,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 4-5 题。4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5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2 -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读图完成 6-7 题。 6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南半球 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A B C D 7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

4、比乙地短 B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 90 C各地昼长乙丙丁 D各地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8.“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 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右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 2 月 21 日和 A 日的清 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A 日可能为 A4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 C8 月 23 日 D10 月 21 日 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的罗卡滕达火山 2013 年 8 月 10 日清晨开始喷发 岩浆和火山灰,罗卡滕达火山从 2012 年 10 月开始不断喷出少量火山灰,迫使超过 3000 名 当地居民陆续撤离。下图为大气受

5、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 9-10 题。9.罗卡滕达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10.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灰影响,右图中 A将增强 B将减弱 C将减弱 D将增强 “地球小时”是 WWF(世界全球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 政府在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 20:30-21:30 熄灯一小时。完成 11-12 题。 11世界全球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小时”倡议有利于缓解下列哪一问题 A.全球变暖 B.臭气空洞 C.粮食问题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2下列可缓解这个问题的措施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大面积植树造林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开发新

6、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 B C D 右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 3 -或风带。读图完成 13-14 题13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关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上升,冷湿 B带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C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北 D某地如果常年受带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右图为北半球某平原 3500 米高空水平气压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15.近地面 P 地的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

7、状况是 M 处N 处 B. M、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 M 处N 处 C. 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 处为阴雨,N 处为晴朗 D. 近地面 M、N 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 N 处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 46 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 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材料,回答 17-18 题 17.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18.“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 ,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

8、 19-20 题。1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 4 -B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20.流经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小女孩”,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 常偏冷的现象。自 2016 年 7 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截至 10 月 25 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海温持续下降,“拉尼娜”状态仍将持续。下图为世界 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21.图中 A 地夏季多海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位置 C. 地

9、形 D.纬度位置 22.“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 A. 沿岸渔场丰收 B. 沿岸气温上升 C. 沿岸降水增多 D. 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读右下“等温线图” ,回答 23-24 题。23.该图表示的情况可能是 7 月北半球 1 月北半球 7 月南半球 1 月南半球 24.如果该图所示海域为大西洋,在陆地右侧的洋流可能是 .加那利寒流 .秘鲁寒流 .日本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25. 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C.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

10、地带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完成 26-27 题。- 5 -26.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 B甲流速快侵蚀作用 C乙流速慢侵蚀作用 D乙流速快沉积作用 27.关于甲、乙两地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建设防洪堤 甲大规模建设住宅 乙适宜建设港口 乙可以建设采沙场A. B. C. D.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下各图与泰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右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29-30 题。29.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

11、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30.M、N 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A. B. C. D. 在我国西北河西走廊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像蜂巢一 样。花岗岩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 45 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 图。读图完成 31-32 题- 6 -31.形成图中“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B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3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 33-34 题。 3

12、3.、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4.与同处赤道附近,但自然带与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35.在江西省境内最难以见到的自然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热带雨林 36.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热量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3、;水分 D.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水分 37.沙漠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 38-39 题。38.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 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热量更充足 B.土壤更肥沃 C.降水更多 D.坡度更大 39.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7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40.读“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14、A.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B.北半球温带地区 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温带地区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第第卷共卷共 4 4 小题,总计小题,总计 4040 分,请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正确位置上。分,请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正确位置上。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10 分)(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的经度范围是 。 (2 分) (2)此时地方时是 0 时的经线是_。 (1 分) (3)此图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地方时是_,北极圈上日落的地方时是_。 (2 分) (4)东港(40N)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 律是: 。 (2 分) (5)在右图中将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