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7721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树立 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 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新生代(现在-距今0.7亿年)中生代(距今0.7-2.5亿年)晚古生代(距今2.5-4.0亿年)早古生代(距今4.0-6.0亿年)动物的演变史动物的演变史自然界是发展的思考:这些变化过思考:这些变化过 程说明了什么?程说明了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

2、义和共产主义低高思考:社会形 思考:社会形 态由低到高的更态由低到高的更 替说明了什么?替说明了什么?“雷为天怒”雷电属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思考:这些变化过思考:这些变化过 程又说明了什么?程又说明了什么?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 都处于永 不停息的 变化发展 之中。发展的含义:简 繁低 高浅 深“雷公”扣击“连鼓 ”,产生雷声;“ 电母”“持镜”,形 成电光“雷为天怒”雷电属自

3、 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 定程度时,产生 的放电现象发展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前进性变化。袁袁 世世 凯凯 称称 帝帝倒退下降倒退下降的变化的变化前进上升前进上升的变化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含义新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 的生命力和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发展变化运动自然界 简 繁人类社会 低 高人的认识 浅 深新事物 产生旧事物 灭亡表现实质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

4、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是普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是普 遍发展的。遍发展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方法论: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教学小结教学小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发发发展展的含义的含义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正确理 解发展 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和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关系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候鸟迁徙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发展:ABF运动变化:ABCDEF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分析以

5、下事物的变化是不是发展:A、“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B、计算机自问世至今,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每一两年产品就会更新换代一次。C、农业生产中培育出优良的品种。D、在一些国家恐怖势力猖獗。E、在我国,一部分群众被“”、“”的歪理 邪说所蒙骗。 F、环境破坏,鸟类减少G.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生物的进化(古猿进化为人)社会形态的更替 (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抽签测字到计算机“科学算命”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毛孩的出现 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 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讨论:下列哪些是新事物?1、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 )A、否定

6、了事物的运动、变化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巩固练习:、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AA3、“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换后人。”与本句 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

7、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B近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C C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C 2、下列不属于发展的(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B、用计算机算命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BC 3、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

8、不变迁,风气 无不移易 A. B. C. D.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B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 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C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 现的哲理( ) A、自然界是客

9、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6 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 ”。历史上,我们的草。历史上,我们的草 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 “风吹草低见沙梁风吹草低见沙梁 ” ”,这表明,这表明 A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B、物质是变化发展的、物质是变化发展的 ,不存在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 静止不变的事物 C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

10、无关、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B B)C7、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学家 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相对论力学 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 )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A、 B、 C、 D、8.下列说法与“户枢不蠢 , 流水不腐”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 是( ) A.闭门造车 B.杞人忧天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沧海桑田,斗转星移D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 关系( ) A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

11、发展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系 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A8爱迪生一生创造发明很多,他几乎每天忙于试验。许多人不 理解他的行动,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 太曾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艺,有什么意义?”爱迪生没有 正面回答她,而是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爱迪生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 A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生事物 D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C9、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 观点( ) 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C、否

12、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 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10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农 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之后,其品种会逐渐退化,由此 导致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 A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B. 发展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结果 C发展是事物内部自身作用的结果 D. 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辨析:辨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 系构成变化,变化就是发展。系构成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参考答案: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 作用;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发展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了事物 的变化发展,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 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3)事物的变化很广泛,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 退的、向下的。而事物的发展则仅仅是指那些上升的 、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可见,一切发展都是变化, 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因此“变化就是发展”的说 法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