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6882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本大题有本大题有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

2、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4.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5.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

3、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6.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7.司马光奏议载,“

4、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清帝

5、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0.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6、1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1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

7、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知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1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

8、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4.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5.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王建朗在评价某一条约的影响时说:“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条约应该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16.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

9、,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17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18.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

10、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 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涉及内容广泛庞杂C. 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 D. 注重保护私人财产19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20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其内涵是( )A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取得了反对侵略的首次胜利C推翻了人民头上“三座大山” D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21. 2015 年 4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 60 周年纪念活

11、动,媒体称“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之旅,对精神的弘扬之旅。 ”该“致敬”所指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 合作共赢理念 C. 世界和平意识 D. 反帝反霸战略221970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231943 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 ,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

12、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为废除美、英在华特权进行不懈抗争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利于美、英两国的变化C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D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导致美、英对华政策的转变 24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 ”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 ”二人话题的核心指(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25 “从某种意义上说,20 世纪是从 1917 年才开始的,到 1989 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 年是 20 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 “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

13、影响是( )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B两极格局的结束 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 D第三世界的崛起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材料料一一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以畜贾游于四方。倚顿之盐 珠玑、犀象、玳瑁(海龟)、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秉坚策肥(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被绮毂(丝绸用车装),拥赵女多新安人也。-震川先生集材料二材料二 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歙之业鹾(盐)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浙鹾更有商籍,岁科两试,每试徽商额取生员五十名,杭州府学二十名自国初以来,

14、徽商之名闻天下,非盗虚声,亦以其人具干才、饶利济、实多所建树耳。故每逢翠华(指封建官僚)巡幸,晋秩(进献财物)邀荣,夫岂幸致哉。 -歙事闲谭材料三材料三 君姓吴氏,名荣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先是嘉靖甲中,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君如例入粟岁甲辰、乙巳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概括徽商经营的主要特点。(4 分)(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兴盛的政治性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4 分)(3)据材料三,指出徽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及其积极作用。(4 分)(

15、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4 分)27.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4 分)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