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课件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6871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论语》十则(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论语》十则(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论语》十则(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论语》十则(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课件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则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 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 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 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 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 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 ,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 ,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 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 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 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

2、智慧。从 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 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 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 。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 些了解呢?l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 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 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 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因材施教”。 l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 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 l 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l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相传孔子出

3、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诲( )女( )知之乎 9、是识( )也 10、弘毅( )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2、其恕( )乎注意下列读音yu yn xng chun wng di hur Zh y dio shln课文朗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2、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诵读课文,划分节奏诵读课文,划分节奏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 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 君子乎?/ / / /2、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 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由,诲汝 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 ,不知 为不

5、知,是 知也。”/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6、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8、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 乎?”/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时常通“悦” 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复习,实习译孔子说

6、:“学习了(知识),然后时 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 不是君子(的所为)吗?理解: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 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 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 育结合。2 2、曾子曰:、曾子曰:“吾吾 日日 三三 省省 吾身吾身 :为为人人 谋谋而不而不 忠忠乎?与朋友乎?与朋友交交而不而不 信信乎?乎?传传 不不 习习乎?乎?”(学而学而)我每天 多次 检查,反

7、省替办事尽心竭力交往真诚,诚实老师传授 的知识复习固定句式:“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 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注:子曰:子曰:“ “温温 故故 而而 知知 新,新, 可可以以 (之之) 为为 师师 矣矣。” ”旧的(知识) 领悟可以凭(这一点) 做了3、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 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4 4、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思而不学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8、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则则殆殆。”(为政为政)迷惑而无所得危险,有害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5 5、子曰:、子曰:“由,由,诲诲 女女 知之知之乎!乎!知知之之 为为 译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智慧。”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 知知也。也。”为政为政教导 教诲通“汝” 你认识事物 (的道理)是这通”智“,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知道6. 6. 子曰:子曰:“见见 贤贤 思思齐齐 焉焉,见不,见不

9、贤贤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 毛病。”而而内内 自省自省也。也。”(里仁里仁)贤人相同内心自我反省语气词7. 7. 子曰:子曰:“三三 人人行行,必必有我师有我师 焉焉。 择择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 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其其 善者善者而而 从从之,其不善者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改之。表虚数, 几个走必定, 一定于此, 在其中选择代词,他们 指“三人”优点, 长处顺从, 学习改正自身 同样的毛病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 要学习别人

10、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 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8 8、曾子曰:、曾子曰:“士士 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弘 毅毅,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 )有学问有抱负或 有特殊地位的人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停止本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 是,

11、鼓励人们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9 9、子曰:子曰:“ “岁寒,岁寒,然然后知松柏之后后知松柏之后凋凋也。也。” ”(子罕子罕)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这凋谢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 身自好。 哲理: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1010、子贡问曰: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有一言而 可可 以终身以终身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 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行行之者乎?之者乎?” ”子曰:子曰:“ “其其 恕恕乎!乎! 己所己所不不欲欲,勿,勿 施施 于于人。人。” ”(卫灵公卫灵

12、公)奉行大概, 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思想。即“仁”想要(的 东西)施加在,给谈修身做人的道理: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 ”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 ”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 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 人,仁爱待人的思想。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3、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负担沉重,路程遥远。到死为止。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语言积累语言积累( (成语归纳成语归纳)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 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 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天时不 如地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 ,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 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 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 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意境相同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返回请说说请说说下列下列论语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选段的大概意思: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厮夫,不舍昼夜。”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而 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