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复习》0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6860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知识复习》0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记叙文知识复习》0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记叙文知识复习》0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记叙文知识复习》0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记叙文知识复习》0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知识复习》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知识复习》0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习内容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概念:二、记叙文的分类:三、记叙的六要素:四、表达方式:五、记叙的顺序:六、记叙的线索: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 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一种文体。中学阶段为了教学方便 把小说、散文、寓言、通讯、传记、回忆 录等都划入记叙文的教学中去。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对象的不同上看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六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表述时间地点要从大范围到小范 围)例如:200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四、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

2、 3、抒情 4、议论5 、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 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 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 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 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 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 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 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 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 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 术感染。描写的分类: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 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 、语言 描写、

3、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则可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境描写。按角度分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按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一、)白描也叫素描,本是中国画纯用墨线而不着色 勾勒物象的技法,借用到写作中是指不用更多的渲染, 不以华丽词藻修饰,更不用曲笔陪衬,而以朴实的文字 准确描写出生动的文学形象。这是一种如鲁迅所说的“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描写方法。 例 如,一面中作者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外貌白描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 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 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 亮一亮,腾

4、起一阵一阵烟雾。 这里,作者没有使用什 么华丽的词语,而是用朴实的文字,从远处粗线条的勾 勒出鲁迅先生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寥寥几笔,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敬仰二、细描 细描也叫工笔描绘法,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 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细致、纤毫毕露。借用到 写作中,细描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 地精雕细刻。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写王熙凤出场 是极其精彩的一笔。“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 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 凤挂珠钗;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

5、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 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 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 先闻。” 这里,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外 貌,而且通过外貌描写,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世界。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 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 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 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 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 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 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 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

6、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 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 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 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 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 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附 练习)五、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 叙、倒叙、 插叙。(附练习)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 行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 条理清晰 , 读起来 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 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 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应当强调

7、的是,倒叙决 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 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 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而这主 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总之,倒叙只 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其次,顺叙 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 结构才算完整。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由眼前的事或物,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 在的角度追叙往事。 例如:在我的家中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 衫,每当看到它眼前就浮现起周总理那高大光 辉的形象。-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或高潮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 一天,李老师拿着一张报纸走进教室,对同学们 说我

8、的佳作我们这一代在少年月刊发表了。 我听了心激动得怦怦直跳,禁不住想起李老师教育我 辅导我的情景来。-(以结果开头) 例:“啊”,只听一声惨叫。我们班里王 的嘴 吧上方被张的棍子穿透了。这天刚下了第二节课 ,开始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张编了一首骂人的儿 歌;锄禾日当午,地雷埋大土。王过来踩,炸成二 百五。-(以高潮开头)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 增 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 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 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 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 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

9、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 个环节。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 丰富形象 , 突 出中心。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 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 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 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 的彩线。作用 :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有机地连在一起 , 使文章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六、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 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记叙的线索 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 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 ;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

10、思 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阅读一篇文章,怎样 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 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 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 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七、记叙的人称:(1) 第一人称 : 以 “ 我 “ 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 的 “ 我 “ 有时是作者本人 , 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 即经过艺术 加工的 “ 我 “ 。经过了虚构 , 就不是作者本人 ; 把生活中真实的我 记录下来 , 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 : 便于直抒胸臆 , 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 第三人称 : 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 景等

11、。 作用 : 不受时空限制 , 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 注意 :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 , 一般多是出现在 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 , 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 或是第 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 : 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 便于感情的交流 。 八、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 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 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 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其方法如下: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

12、文章 :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 , 即空间变化分析 ; 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 , 即时间变化分析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 、结构的严谨、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 作用。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呢?首先要分析过 渡的方法,了解过渡的规律。一般来说,过 渡可以用词语、用句子、用段过渡。在记叙 文中,过渡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不同事件或不 同场景;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转换 不同的叙述方式。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时, 也需过渡。连贯:是指

13、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 ,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照应 :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 包括 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 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 ; 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 答。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文题照应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 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 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 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 首尾照应。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 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

14、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 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前后照应。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 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 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 ,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 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重叠照应。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 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 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 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 背影”出现了四次。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 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起来说,照应可

15、以使文章结构严谨。九、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材料及详略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 、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而作者写的人,叙的事,状的物就是材料。材 料的安排与组织要根据中心意思的表达,要求 为详略得当。详略的安排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 中心思想。提炼记叙文的中心、主题 :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 和作者写作本文 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 些 常用词语 , 如概括主要内容 , 一般用 : 本文记叙 了 , 描写 了 , 介绍了 , 通过 等等 , 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 一般用 : 表 达、抒发、赞美、歌颂、揭 露、鞭挞 、讽刺、说明、 揭示、反映等。归

16、纳中心思想就要将 内容和目的连起来。十、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附练习) (1) 比喻 :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 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 化抽象为具体 , 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 :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 , 使物人 格化 , 使之更形象 ,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 : 突出特征 , 揭示本质 ,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 排比 : 条理清晰 , 节奏鲜明 , 增强语势 , 长于抒情 , 使语 言更有表现力 , 更有气魄。 (5) 对偶 : 使句式整齐 , 结构一致 , 形式优美 , 音韵和谐 , 互 相映衬 , 互为补充。 (6) 反复 : 强调某种意思 , 更能突出文章主题 , 观点鲜明。抒 情强烈 , 富有感染力。 (7) 设问 : 自问自答 , 引人注意 , 启发思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