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6814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 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克,初步建 立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 1000克。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 识各种秤,了解用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 作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应 用价值。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 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设计时, 我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建构 ,做中探究发展”的理念,着力加强 学生的动手操

2、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 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建立 重量概念。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千克的初 步认识”这一内容,与前面学生学过的 计量单位(元、角、分、厘米和米)相 比,不如货币单位那样为学生日常生活 所熟悉,也不如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 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但它虽然“看不 见”,却“摸得着”(学生有轻、重的 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 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一、加强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 生主动建构重量概念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 设一个开放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 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 觉体验1千克的实际重量,引导学

3、生主 动建构1千克的重量概念。例如:课始 安排学生观察两种小食品,先让学生 猜测它们各自的轻重,再让学生掂一 掂,判断物品的轻重,使学生懂得要 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的观 察,而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 。 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又如,认识重量单位1千克时,让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1、让学生称出1千 克的味精,再让学生顺次传递掂一掂,初步 感受1千克有多重。2、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 少?先估,再称,最后再掂,再次感知1千 克的重量。3、猜一猜1千克鸡蛋、桔子、苹 果等物品有多少个?再称一称,进一步感受 1千克的重量。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 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通过“称一

4、称”、“掂 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等一 系列的实践、感知、体验活动,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1千克的重 量被具体而反复地感知,使学生对1千克的 实际重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认识千克与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 学生通过学习估计出1千克和1克的大 约重量。因此,我除了按课本中安排 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实践体验以外,还 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 戏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在“数” 和“量”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让学 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 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二、组织估测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 创新思维 例如:估测1千克苹果、梨、鸡蛋 等有

5、多少个?你是怎么估测的?估测 老师、同桌的体重等,最后再称一称 。这样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中,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及其 实际运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从不同角 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 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 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 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案秤,来组织 学生认秤的实践活动。并利用体重器, 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 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使学生真实 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又训练了学生

6、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 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设设 计计 思思 路路 三、开展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 实践和应用能力 师:今天,多媒体教室来了这么多位教 师来听课,用掌声欢迎他们 师:玩具小花猫糖和小雪人酸奶这两个 小朋友也来到我们教室,请你们猜一猜 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个重一些? 生1:我认为小花猫糖重。 生2:我认为小雪人酸奶重。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几位学生上来 掂掂,一致认为小雪人酸奶重)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 进率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 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 一了。看来比较两个物品

7、的轻与重光靠眼 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 较出它们的轻重。 师:那么小花猫糖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有 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称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重 量。 师:这个办法不错。你能帮老师看看它有 多重吗? 生1:100克。 师:100克也就是多少个1克? 生:也就是100个1克?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师:再看一看这个小雪人酸奶重多少克 ? 生:200克,也就是200个1克。 师:2个小雪人酸奶的重量是多少1克? 3个呢?4个呢?5个呢? 生:2个小雪人酸奶重400个1克;3个的 重量是600个1克; 4个的重量是800个1克;5个的重量是 1000个1克; 师:1

8、00个1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 克。 板书:1千克1000克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策略意图:玩具小花猫和小雪人是本班学生在刚刚结束的“科技节”上获奖的两个手工制作品,我“独具匠心”地找到以它们为包装盒的两个食品,并以此导入新课,意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一看”它们装的食物重量,既丰富了生活体验,又自然地引出“千克”的概念。)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1、认识秤,了解用案秤称物品的 方法。(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直接看包装上所标 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 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面 上的西瓜、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 知道它们的重量该怎么办?(2)学生

9、自由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秤。 (3)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案秤 。 师:你们桌面上摆的是案秤,谁知道 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二、探究新知,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 2、分组操作,了解1千克的实际 重量。 (1)小组比赛用案秤称出1千克的味 精,再把它们托在手掌上,掂一掂有 多重,边掂边说:“这是1千克。” (2)估计一下1千克大米有多少?从 盆里把米装到塑料袋里,估计1千克了 就停下来,然后把它们放在案秤上称 一称,看看自己所估算的与实际重量 相差多少?称出1千克大米。 (3)猜一猜你们桌面上鸡蛋、桔子、 苹果等物品1千克有多少个?再称一称 看

10、。 (4)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 克?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策略意图: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1千克的重量被具体而反复地感知。同时不论是认识秤,还是调整物品的重量(个数),都注重学生实际经验的积累。)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3、动手操作,感知几千克、几十 千克物品的重量。 (1)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 知道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了。那么2千 克的物品你们会掂吗?用手掂一掂, 边掂边说:“这是2千克。3千克的物品 会掂吗?” (2)汇报课前调查的比1千克、2千克 、3千克还重的物品,并说

11、说它们有多 重。 (3)猜一猜老师有多重?同桌有多重 ?分组用磅秤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 并记录在每人胸前的纸牌上。再试着 互相抱一抱,看能不能把对方抱起来 ,体会几十千克有多重。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策略意图:再次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猜一猜”、“抱一抱”等生动有趣的环节设计,建立几千克、几十千克表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事!)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1、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本节课学什 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习新知 识有何感想? 2、一只蓝鲸,如果也用“克”或“千 克”做单位合适吗?如果不合适那用 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三、反思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 质疑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