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66760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8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8 - 67 -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 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 徐烽烽 李 放 唐 焱 内容提要: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过程中农户福利的变化。本文首先提出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其次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苏南农户“土 地换保障”前后福利的变化进行衡量。结果显示, “土地换保障”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明显提高,模 糊评价值从0.293上升至0.439。从功能指标看,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会机会、农民心理均有 较大程度的好转;从异质性因素看,家庭抚养人口比重、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是农户福

2、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 城镇社会保障 福利 可行能力 模糊评价 苏南 一、引言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 (以下称 “土地换保障” ) 政策最早来源于浙江嘉兴地区的征 地制度改革, 是安置失地农民的一项制度创新。 近年来, 随着中国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逐步融入城市,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非农劳动力市场。为了使他们在社会 保障、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各地陆续推行“土地换保障”的试点工作,在实践当中发展出诸多置换模式。 典型的模式有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模式、成都温江的“双放弃”模式以

3、及苏南地区的“三 置换”模式。各地模式有几个共同点:一是置换当中强调农民的自愿性;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所置 换的主要是与城镇居民同等水平的养老保险;三是“土地换保障”的补偿安置基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 征地补偿费、 安置补偿费以及政府的财政补助等, 并且对参与置换的农户家庭成员按年龄 段实行差异化补偿政策。浙江嘉兴模式的核心在于“多选择,强引导” (莫晓辉等,2008) ,从农户的处置权出发,将承包地与宅基地置换分离开来,农户自主选择保留或者置换。成都温江模式的主 要特点是将承包地与宅基地相捆绑,农户“双放弃”后才可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水平的社会保障 待遇以及其他配套政策扶持;另外,温江模

4、式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设置置换门槛,对参加置换农户 的人均收入与非农业就业状况都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农户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缴费能力,同时,政府对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另行安排财政补贴。地处苏南的苏州市和无锡市也在规划区试点推进城乡一*本文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苏南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研究” (批准号:09JD027)的成果;并得到2009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 - 68 - 体化改革,其具体做法为“三置换,一转化” 。 “三置换”的主要内容是农户以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分别置换

5、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安置房; “一转化”为 农民转市民。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用“土地换保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虽有不少文献讨论了诸如“土地换保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相关的制度设计以及试点 模式的经验等, 但对于 “土地换保障” 是否增进了农户福利还缺乏量化分析。 本文试图在阿玛蒂亚 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方法(capability approach)框架下,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对苏南农户“土 地换保障”前后福利的变化进行衡量和评价。 二、农户福利的构成 (一)组成农户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及相关指标 阿玛蒂亚森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了可行能力方法框架。其理论核心是

6、用“个人能够实现 有价值活动的可行能力”来评价生活质量(Sen,1993) 。他考察了六个方面的功能性活动: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健康状况、教育和知识、社交、心理状况,并用5种工具性自由来表达:政治自由、 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依据森的理论,结合“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实际,本文从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会机会、心理因素四个方面考察组成农户福利的功能性活动。 1.家庭经济状况。尽管以经济因素(譬如收入)代替福利有若干缺陷,但不可否认,经济收入 的高低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土地换保障”后,农户失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再获得农业 收入, 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这是农户福利受

7、到影响的重要内容之一。 反映这一功能性活动的指标有: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纯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在苏南发达地区,农户的非农收入比重比较大, 家庭农业收入减少对总收入的变动影响甚微。 “土地换保障”以前,大部分农民生活在乡村,粮食和蔬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肉类等其他农副食品的价格也相对较低;而“土地换保障” 以后,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生活后食品支出可能增加,恩格尔系数会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土地换保障”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 2.社会保障。苏南地区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小,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率较低。大部分农户基本具备了城镇社会保障的缴费能力,心理上也期望获得和城镇居民同等水

8、平的社会保障,社会 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按照社会保障支出理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反映了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程度。在相对贫困地区,基本生活需要可能只是包括农民免于饥饿、受冻的含义;而在苏南发 达地区,基本生活需要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要丰富得多(例如更好的医疗资源、受教育机 会、居住条件等) 。 “土地换保障”后,农民的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因 而拥有城镇社会保障待遇成为衡量其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标包括两类:家庭参加的城镇社会保障项目和家庭社会保障水平。 3.社会机会。 “土地换保障”以后,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进非农业就业市场;农户搬迁到城镇,可以就近享受城

9、镇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更加有效地参加经济和政治活动。 森的一个重要研究结论是: 实质自由(可行能力的维护)可以增强人们的自助能力以及他们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森,2002) 。 体现农户实质自由的指标为居民自发性组织,这是公民社会维护个体权利的有效工具。本文选取教 学资源与教育机会、医疗资源及救助机会、求职机会与就业培训以及社区自发性组织作为社会机会苏州市2009 年7 月15 日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将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作为首要任务。无锡市惠山区2010 年3 月22 日被江苏省列为“全省集聚资源统筹发展重点实验区”,目前正在快速推进“农地 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

10、集显”的“双置换”示范工作。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 - 69 -指标。 4.心理因素。幸福感或者认同度是测量福利的主观性指标。 “土地换保障”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农民转为市民。本文将农民的城镇居民认同感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性活动来考察其福利变化。 (二)异质性因素 森在研究福利的不平等问题时,引入人际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核心变量的多样性(diversity)概念。森(2002)将其细分为五个方面:个人内在或外在条件的异质性、环境的多样性、 社会氛围的差异、 人际关系的差别以及家庭内部的分配。 这五个方面决定了社会功能性活动的效率, 进而

11、影响个体福利分配的大小。在研究“土地换保障”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时,也应考虑农户特征的 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将异质性因素分为两类:家庭特征和地区经济环境。 1.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与家庭成员所获福利息息相关。这些特征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健康 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平均年龄、被抚养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比重、家庭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比重、家庭女性比重。一般而言,家庭抚养人口越多,成员健康状况越差,为达到同等的 福利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功能性活动被转换; 而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平均年龄越趋于青壮年,非农业就业机会就相对越多,越容易获得非农收入;在中国,非农行业的收入通

12、常要高于从事农业 的收入,家庭中从事非农行业的人数越多,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越小;女性的劳动能力一般较男 性差,对家庭的福利状况会有一定影响。 2.地区经济环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处的大环境或社会发展背景不同,拥有的机会就不同。故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获得的功能性活动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关。反映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人均GDP、地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三、农户福利变化的实证分析 (一)计算方法 森 (2002) 将福利定义为 “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可行能力” , 但 “自由” 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它的内

13、涵和外延具有 “模糊性” (fuzzy) 。 而由美国数控专家L A Zadeh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数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引进诸如福利分析、贫困测量及公平性研究领域 (高进云等,2007) ,本文就选用模糊数学方法来计算农户福利的模糊评价值。 1.福利的模糊函数设定。将农户福利状况表示为模糊集X,设“土地换保障”前后可能变化的福利内容为X的子集W, 则第n个农户的福利函数可表示为:( ),( )n wWxx=, 其中,xX, ( )wx则是x对W的隶属度,( )wx0,1。一般设定;隶属度为0时,福利状况最差;隶属度等于0.5时,福利处于中间状态;隶属度等于1时,福利处于最好状态。隶属度

14、越大,表明农户的福利状况越好。 2.隶属函数的设定。实际研究中处理模糊现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隶属函数( )wx。隶属函数的选择依赖于指标类型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一般情况下, 指标变量分为3种类型: 虚拟二分变量、连续变量和虚拟定性变量。 设ix是由初级指标ijx决定的农户福利的第i个功能子集,农户福利的初级指标为:地均GDP 为地区GDP 总量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反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产值密度以及经济的集中程度。 苏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 - 70 - 1,ijiijxxx=?。 虚拟二分变量所要表达的对象是非模糊的,只存在非此即彼的两种情况,其

15、隶属函数为: 0,0()1,1wijij ijxxx=(1) (1)式表示,当农户有家庭成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时,ijx为1,该指标对于第i个功能子集的隶属度( )wx也等于1;当没有家庭成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时,隶属度为0。 连续变量隶属函数的确定应根据变量之间正、负相关关系分为两种类型(如(2)式、 (3)式) ,特殊情况如(4)式: 0 , 0 (; , ) , 1 , ijij wijijijxaxax a baxbba xb = (2) (2)式中,a,b是参数,且ba。 1 , 0 (; , ) , 0 , ijij wijijijxabxx a baxbba xb = (3) (3)式中,a,b是参数,且ba。 2()(; ,)ijxawijijx aexa=, 0 (4) (4)式中,a,是参数,且近似等于1。 (2)式表示指标值ijx与福利状况呈正向相关关系,即ijx的值越大,福利状况越好。其中,b表示指标值ijx的上限,如果ijx值大于或等于这个数,那么,其状况是最好的;a则表示指标值ijx的下限,如果ijx值小于或等于这个数,其状况肯定是最差的。隶属度wij( x ;a,b)值越大,则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