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6087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6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上)考试相关事宜(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级刑法学(上 ) 期末考试事宜n一、答题要求:请按照试卷的要求答题n二、考试范围n刑法学绪论、犯罪论、刑罚论部分。主 要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 部分、刑法修正案(八)、教材。n三、复习要求n熟悉刑法总则法律规定,能够准确填写刑法 总则条文的关健用语;n理解和掌握刑法总论部分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判断和分 析问题。n四、题目类型n(一)法条填空(每空1分,共10分),要求按 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准确填写。n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 的特权。(答案: 超越法律)n提示: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规定肯定要考!n(二)判断题(每题1分

2、,共10分)n仅打,不须改正。n(三) 选择题(共14分)n注意:单项选择 8个,每题1分;n 多项选择 3个,每题2分。n(四)刑法概念理解题n(每题4分,共16分)n要求简洁准确地回答基本概念,按我国刑法理 论通说回答。例:n1、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决 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 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 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n2、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 ,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n复习范围:n刑法、刑法溯及力、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 ,罪刑相当;n犯罪客体, 直接客体,犯罪对象;危害行为, 不作为 ;犯罪主体, 刑事责

3、任能力;n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 自信的过失,意外事件,不可抗力;n正当防卫,紧急避险;n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n共同犯罪,主犯,从犯,胁从犯,n教唆犯;n想象竞合犯,继续犯,连续犯, 牵连犯,n 吸收犯 ;n管制, 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没收财产; n一般累犯, 特别累犯,自首, 特别自首 , 坦白,一般缓刑, 假释. n(五)刑法原理阐释题(每题5分,共20 分)n要求用列举的方式回答出要点,并作简要的解 释。例:n1、阐述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n答:犯罪客体分为犯罪的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 客体。n(1)犯罪的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体 ,即我国刑法所保

4、护的社会关系;n(2)犯罪的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 体,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n(3)犯罪的直接客体,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 犯的客体,即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 体的社会关系。n要求回答出要点,但不能过于简单,如:n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n(1)已着手;n(2)未得逞;n(3)意志外。n这样的回答虽然均属要点,但因为过于简单,内容欠完整,影响得分。n复习范围:n1、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n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n3、怎样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n4、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n5、犯罪不作为的成立条件n6、犯罪不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n7、危害

5、行为的表现形式n8、简述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n9、简述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n10、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n11、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n12、疏忽大意与意外事件的区别n13、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n14、无限防卫权的理解与应用n15、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n16、犯罪预备的特征n17、犯罪未遂的特征n18、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n19、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n20、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n21、共同犯罪成立条件n22、教唆犯的特征及处罚原则n23、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n24、想象竞合犯与连续犯的区别n25、简述牵连犯的特征n26、简述死刑的限制条件n27、简述死缓犯限制减刑的规定n

6、28、简述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的特征。n29、简述自首与坦白的区别。n30、简述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新规定)n31、简述特别累犯的成立条件(新规定)n32、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新规定)n33、简述假释的适用条件(新规定)n34、简述数罪并罚的原则并掌握具体计算 方法。n(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n要求:作出判断,写出法律依据或者刑法基本理论和 事实依据。回答方法可参见教学光盘每章节后的案例 分析题。要求判断明确,列出要点,思路清晰,语言 尽量简洁,但应当说明理由。n例:1、甲于1998年7月18日带邻居6岁儿童乙去海边游 玩,乙初学游泳,跳入海中,愈游愈远,精疲力尽, 险情出现

7、,而甲水性极好,完全可以游到海中将乙救 回,但他听之任之,导致乙被风浪卷走。甲是否具备 犯罪的客观要件? n此样题只列出答案要点,回答问题要结合案情组织好 语言,但要注意时间把握,不需要过于繁琐。n答: 甲具备犯罪的客观要件,属于不作 为行为。n 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 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 导致严重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n本案中:n(1)甲负有积极救助乙的义务。甲带邻 居的6岁儿童去海边游泳,使孩子的生命 安全面临危险。他的这一先行行为使他负 有了保护该儿童生命安全的特定义务。n(2)甲有能力实施积极救助义务。因甲水 性极好,完全可以游到海中将乙救回,说明 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能力。n(3)甲没有履行救助义务。甲对海中遇险 的乙不实施救助行为,听之任之。n(4)甲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甲不救 助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 系。n因此,甲已具备不作为犯罪的客观要件。 n一分耕耘一分收获n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