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5986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3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有四种涵义: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这里主要从理论和实 践的角度讲。科学社会主义(核心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点基础)马克思主义第一讲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n一、什么是社会主义?n二、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n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n一、老百姓的看法n二、邓小平的看法n三、词源上的考察老百姓怎样看社会主义n改革开放以前:n唯书n唯上n改革开放以后:n说得清n说不清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一)n一、从方法论的角度n1982年“两个有助于”(民富国强)n1992

2、年“三个有利于”(民富、国强 、生产力)n二、从否定的角度n1988年前:排除了“贫穷”n1988年后:排除了“贫穷”和“发展 不快”邓小平的自我批评n“最大失误”的三个版本n版本之一“建国以来”“我们”:n“离开发展生产力,去搞社会主义”n版本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n“没有把教育搞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子 待遇太低”n版本之三“我”n“搞特区时没有坚持一下把上海摆进去”江苏华西吴仁宝的回答n三年五年的贫穷:n肯定是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都是从穷国搞起来的n三十年五十年的贫穷:n恐怕还是社会主义,因为摆脱贫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n八十年一百年的贫穷:n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邓小平论社

3、会主义(二)n三、从肯定的角度n1984年前公有制、按劳分配n1984年后公有制为主、共同富裕n1986年后发展生产、共同富裕n1989-1991年公有制为主 、共同富裕n1992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 ” 的词源:的词源:“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Socialis,原原 意为意为“同伴同伴”、“善于社交善于社交”等等。等等。1818世纪时德世纪时德 、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1919世纪世纪2020 3030年

4、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一 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社会主义的词源考察“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 为公共。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开始把“共产主 义”一词用作他们要努力争取的在消灭资本主义 之后实现的理想社会的目标。西欧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学说于80年代传入日本,日本人用古汉 字把英文Socialism译为“社会主义”,把英文 Communism译为,“共产主义”。到19世纪末这 二词又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中来。1919年五四运 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开始

5、在我 国得到自觉的有系统的传播。“社会主义”的含义: n1、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学说, 通常称科学社会主义亦即科学共产主义,在这里,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n2、作为一种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 运动,都是指那种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 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n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 一阶段。n1、社会主义自然主义n焦点:问题在“社会属性”还是“自然属性”n2、社会主义个人主义n焦点:本体是“群体”还是“个体”n3、社会主义资本主义n焦点:中心是“社会”还是“资本”n结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思想、运动、制度社会主义的分类n社会

6、主义的三分法n封建社会主义n空想社会主义n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封建社会主义?n“封建的社会主义,其中半是挽歌,半是谤文; 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 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 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 令人感到可笑。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 ,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 哈哈大笑,一哄而散。”n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n与资本主义相对立、不符合社会规律的n一、本意马克思之前、之外n二、转意之一马克思本人(如按需n 分配、全面发展)n三、转意之二马克思之后n结论:要把混杂在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中的 空想成分剔除出去

7、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n恩格斯的提法n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 学理论n列 宁的提法n无产阶级领导被压迫阶级(民族)推翻资本主义、建设新 社会的现实运动n邓小平的提法n以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 度几种社会主义思潮比较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行地域北欧,中西欧法德、西班牙北美,西欧政党、成员社会党、工党共产党教授、作家、大 学生执政情况单独/联合,长期 /短暂执政争取执政无心参政。热衷 于批评政治理论渊源马恩,伯、考马、恩、列青年马克思政治主张五大民主独立自主,人道 主义自由解放,批政 权科技媒体政治倾向温和的左派激进的左派极

8、左派简要评价时代课题与高低潮交错n“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n时代课题(新实践与旧理论的矛盾)及其 动力作用n出了时代课题得不到解决,就陷入低潮n科学解决了时代课题,就进入高潮四个时代课题n1、资本主义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救穷人 于水火?n2、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n3、一国的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包围面前还 能够挺住吗?n4、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建成比资本主义更高 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民主?时代课题之一的不同回答n1、顽固派:n否认资本主义有任何问题,怪罪于时间太短n2、改良派:n肯定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但主张改良其政 策、体制(如萨伊、孔德)n3、造反派:n提出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马恩完成

9、了社 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时代课题之二的不同回答n1、考茨基、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n时间不够,继续积累革命力量n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n不应革命,走议会道路、和平长入n3、列宁:n革命不错,但不能“共同”,而要“ 一国”时代课题之三的不同回答n1、普列汉诺夫(右):n本来就不应搞社会主义革命n2、托洛茨基(左):n主张“(三个)不断革命”n3、列宁、斯大林:n探索并建成斯大林模式时代课题之四的不同回答n1、僵化保守派(左):n归咎于时间太短,否认社会主义有任 何问题n2、自由化(右):n否定社会主义等四项基本原则n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n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二讲 社会

10、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n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局限和地位n二、突破空想体系的历史条件(略)n三、突破空想体系的最初尝试n四、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 飞跃n(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n1、代表人物:n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 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n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 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发展阶段及特点2、主要特点n(1)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羊吃人”、贫富悬殊等罪恶,指 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 次提出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 张;n(2)精心描绘了一

11、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 迫人的理想社会。n(3)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 础,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工场手 工业时期n1、代表人物n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 代表 作是自然法典;n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 理论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是论法律或 法律的原则n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派 运动领袖, 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2、主要特点n(1)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 制的必然性。n(2)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 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 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n(3)明显带有

12、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恩格斯说:n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 “苦修苦炼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 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n1、代表人物n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 论实业制度;n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 新世界;n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 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 中的革命。2、主要特点n(1)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 主义制度的不合理。n(2)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n(3)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n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n历

13、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揭批资本主义,设计新社会,有的 还以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实践新主张n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n不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阶级力量和现实 道路n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n源于不成熟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与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突破空想体系的最初尝试n卡贝n“过渡时期”和“专政”的思想n德萨米n“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解决劳动分配的务实方案n布朗基n暴力革命和建党的实践n魏特林n依靠无产阶级和“工人没有祖国”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一)n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n1、指出到何处寻找答案n2、依据历史归纳得出大前提n3、源于现实分析得出小前提n4、推导出结论n5、作出

14、补充说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举例n三段论第一格:n大前提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n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n结 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恩格斯的三段论形式n大前提 所有生产关系都要适合生产力n小前提 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n结 论 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为社会占有, 以适合社会化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表现n1、在生产领域,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 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n2、在消费领域,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 困的积累n3、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社 会购买力相对缩小(即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 盾n4、在人与人之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 斗争恩格斯的补充说

15、明n承认资产阶级及其政府所做的改良:n如推行股份制、托拉斯和国有制,实 施经济发展计划,等等n实事求是地评价这种改良:n一方面没有消除冲突n另一方面包含了解决冲突的形式、手 段和线索马克思论股份制n关于“股份公司”与“合作工厂”:n“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 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 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 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 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n 资本论第3卷,第493页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二)n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n依据1、代表先进生产力,最有前途n依据2、一无所有,最革命n依据3、大生产所锻造,最有组织纪律性n注:魏特林只强调一无所有,依靠游民、乞丐、 娼妓;马克思看中三条,依靠采矿、钢铁、机械 、纺织工人n新结论:也应包括服务业的大批“白领”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三)n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n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n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n第一步:社会主义革命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