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4732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9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性研究的基本理 念高凌飚20042007.5质的研究方法讨论 1Date1我的哲学观 关于科学和科学主义 科学在侠义上指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认 识活动,通过科学活动得到的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及 对科学探索和认识规律的认识。 科学建立在人类思维逻辑和想像的基础上,试图用人 类思维的逻辑和想像来解释自然,当人类思维和自然 发生矛盾的时候,人类将改变本身的思维来适应自然 。 科学对人类其他的活动及人对非自然事务的探索和认 识是有启发的,特别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 进展以后,科学的影响更为巨大。科学主义试图无限 制地把科学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成不变地扩大到 人类的所有活动和认识领域上

2、,是极端化的思潮。 今天批判科学主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科学也 批判了,不要走上反科学的另一极端。Date2 关于可确定性和不可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讨论来源于自然科学对统计的确 定性与涨落,量子运动的测不准原理,相对论的质量 和运动的不可分原理。自然科学的这些发现启发了对 非自然现象的类似特性的研究。 在自然科学中,所谓确定是指可以用物理测量的手段 加以准确地描述的。在非自然科学领域中,许多确定 的现象也难以用严谨的量化方法加以测量和描述。所 谓的确定性应该和自然科学有不同的规定。 确定和不确定是相对的、同时并存的。在一定的认识 范围内或深度上是确定的事物或现象,在另一认识范 围和深

3、度上可能是不确定的。不能以在某一范围或层 次上的认识去否定另一范围或层次上的认识。不能以 不确定性否定确定性,或者相反以确定性反对不确定 性。Date3 关于复杂性和简约性 复杂性和简约性同样是相对的。从自然现象的总体上 看,自然是复杂的。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特定的视 角,也可能发现,许多事物和现象原来是如此简单。 找到这样的视角,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在自然科学上,这样的视角反映为特定的公理 。 透过特定的视角,寻找复杂的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 及它们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它们发展变化的过程,也 即事物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是科学的重要任务。当 我们找到这样的规律时,我们的认识就上升

4、了。规律 一定比事物和现象本身具有形式上的简约性。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育的现象是复杂的 。教育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视 角,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找到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 组织结构和实施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它在形式上应 该比所依托的教育现象大为简约。 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层次越高,所得到的认识越抽象, 形式越简约。Date4 关于实证与思辩 实证和思辩是科学发展的“两条腿”,科学重视实证, 但科学不是只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 缺乏实证(包括证实和证伪)的“科学”是伪科学,缺 乏思辩的“科学”是死科学。 科学的思辩和文艺的想像的区别在于,科学思辩是建 立在人类思维和逻辑的基础上

5、的,要求思辩的结果可 以用思维和逻辑来理解,可以通过证实或证伪来和现 实之间建立联系。 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可能完全是逻辑的,教育的研究结 果不一定可能通过证实或证伪来和教育实践建立联系 。但是,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教育研究的目的 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不需要完全脱离实践的思 辩。同时由于研究者本身的局限,教育研究也不可能 完全脱离实践。 教育研究不是科学研究,但更不是艺术创作,不可以 用脱离现实的幻想或空想来代替研究。Date5什么是质性研究? 思辨研究从上而下 实证研究从下而上 量化研究:通过测量手段,用测量所得 的数据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程。 质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访问的手段,用 所记

6、录的词语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 程。Date6质性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 径或方法,当人们采用这种途径和方 法进行研究时,通过在自然状态下进 行的观察和访问,用描述性的语言或 相关的辅助手段记录、收集资料,用 归纳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以了解当 事者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 事件或现象的过程做出解释。Date7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 一种认识世界的“范式”(paradigm) “范式”是对人的思维和研究具有导向作用的一 批逻辑上有联系的假设、概念和建议的松散的 组合。 不寻求因果关系的实证,关注对现象的描 述和理解。 支撑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来自两方面: 现象分析学 符号互动理论Date8 不

7、怀疑客观真实的存在,但认为不存在完全客观 的观察和描述; 人总是从各自的立场对客观过程进行观察和描述 ; 对同一过程和事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记录和描 述; 每种描述都从一种特定的视角出发,反映了特定 的意义; 只有把从所有不同视角做的观察和描述汇聚在一 起,才能反映过程的全部意义; 研究者力图进行视角转换,从事件参与者的视角 进行观察和描述,然而研究者不可避免地带有自 身的概念框架,视角的转换不可能彻底、完全。 现象分析学的基本理念Date9 人的经验是以他的认识为中介的;要理解人的行 为,必须了解他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及其形成过程 ; 人通过符号记录和表达他对过程的看法和理解; 人对符号的含义的

8、解释既不是自动化的,也不受 是被某种力量强迫,而是通过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 在如何解释过程的含义上,外部的相互作用比自 我和内部过程更重要; 离开了特定的背景,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念Date10质性研究的特点 自然主义 描述性的资料 对过程的关注 归纳式思维逻辑 探求“真义”Date11质性研究的流派 参与式社会调查 19世纪中叶起源于欧洲,采用与研究对象一起 生活的方式,强调详细、如实地记录描述研究 对象的状况。 早期的实地(fieldwork)研究: Malinowski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大洋洲岛 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首次提出用当地人的观 点(natives poin

9、t of view)来看待当地的文化。Date12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家 ,以个案研究为主要手段,强调符号和个性的 社会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 以Wller为代表教育社会学: 强调经验和参与,采用实录的方法收集资料, 特别重视对观察情景的准确界定(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注意社会的系统性,注重部 分与全体的联系。Date13 社会变革学派 立足于社会与教育需要变革的基本立场,重新 审视社会与教育的基本问题;将调查研究作为 体现民主的手段加以应用,重视文件调查。 Ethnomethod

10、ology 研究不同的符号标志(如性别标志)间的相互 作用,观察人与日常生活惯例的相互作用,注 意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感受。Date14 女性主义 以女性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将情感和感受 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重视研究过程中研究者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对等。 后现代主义 主要是哲学观念上的转变,对理性主义认识论 的批判,主张人只能从特定的立场上认识事物 ;在方法上重视研究者的本性和地位对研究的 影响,首用“谈话分析”法。Date15 批判主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Date16需要澄清

11、的问题Date171、可否将质性研究的结论做一般化的推 广? 由于被研究的样本是个别的,由于质的研究难以或无法 重复,一般来说,不能将质的研究结论随意推广到一般 的情况。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总存在共性,许多社会现象或过程都 不是完全偶然的或独特的,因此,只要研究者不是只注 意特殊事例中的特殊情况,而是力图去反映共同现象在 特殊事例中的表现,则其研究的结果对一般的情况有参 考价值。 尽管很难找到完全重复的两个研究,但是如果从一批相 近的研究中可以找出共同的概念框架,这样的框架在一 定的范围内应该有普适意义。Date182、研究者的观点、先入想法或偏见是 否对资料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者原有

12、的观点和想法将影响研究框架的建构,资料 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而不是研究资料的获取。 研究资料的收集应是客观的,应尽量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 尽量收集一切发生在现场的资料,而不是从先入观念出发选择 性地进行记录; 不要从某种价值判断出发去看待收集到的资料; 注意从被研究对象和其他研究者的反馈中获得关于自己的主观 性的信息,及时加以改进。 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的。Date193、研究者的存在是否影响被研究对象的 言行? 确实存在观察效应 研究者应知道观察效应对被研究对象的影响: 通过非研究的渠道 通过他人的研究 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长期交往 尽量避免观察效应的办法: 避免研究的功利效果 减少被研究

13、对象的戒备心理 将观察效应也纳入研究的范围Date204、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事件进行观察, 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由于研究者的背景和目的不同,对同一事 件可能记录不同的资料,得到不同的结论 ; 即使是目的相同的研究,研究者也可能由 于本身的概念框架的不同而对同一事件有 不同的感觉并得出不同的结论;特别是当 研究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时候; 即使如此,研究者仍必须保证研究资料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Date215、质性研究有没有信度问题?信度概念的本意在于研究手段的可靠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它 反映了研究的质量。在量化研究中,往往通过研究的可重复性或工 具的内部一致性来作为反映信度的指标。 质的

14、研究不可能完全重复,作为研究工具的研究者的观点也可能随 时间发生变化,因此,以可重复性或内部一致性作为指标来衡量研 究的质量是不可行也不合理的。 但是质的研究同样需要考虑信度的问题,只是考虑的方法和角度与 量化研究不同: Credibility: 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是否可信 Transferability: 所做的解释能否得到接受和认可 Dependability:收集到的资料是否有相对的稳定性 Confirmability: 关注所收集的资料、解释的过程、探究的结论是否基 于被研究对象背景和过程,而不是研究者的印象;或者说,它们与研究 的背景与过程的吻合程度。 如何鉴定质性研究的质量,还是一个

15、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Date226、质性研究与通常的观察、描写、谈话 有什么不同? 目的的不同 理论基础和框架不同 投入时间的不同 收集资料的不同 质量标准不同Date237、可否将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结合起来使 用? 可以,但不是非如此不可 用质性方法做深入的探讨,用量的方法做 普遍的调查 即使是同一问题,由于两种方法的基本逻 辑假设不同,所以只能是一种相互补充( 即获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题所能得到 的各种形象),难以共同印证(即从不同 的角度印证同一结论)。Date248、质性研究方法科学吗? “硬”科学并非一切都硬 用数字描述世界并非一定就是准确的描 述 “科学”的概念是发展的,今天的科学概 念已不仅仅函盖自然科学的领域 质的研究方法还没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那么成熟,有纰漏Date259、质性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具体目标不同: 为了建立某种理论 为了形成某种观念 为了描述 共同目标: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经验 潜在目标: 政治的 道德的 Date2610、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别。 所使用的术语 基本理念 支撑理论 学科影响 目标 设计 资料 样本 方法 与对象的关系 工具 资料分析 存在问题Date2711、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哪一种更好? 各有千秋12、对质性研究的还有些什么样的定义?传统的定性研究只要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