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710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复习与策略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专题限时集训专题限时集训( (二二) )(限时:40 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 143 页)一、选择题(2017陕西省西北九校模拟)下图为某海岛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 【导学号:78194015】1图示区域所在的半球及造成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南半球 地形 B北半球 地形C南半球 寒流 D北半球 海陆分布2图中岛屿( )A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东南部降水比西北部多C冬温夏凉,终年湿润D成因与台湾岛相同1 1A A 2.C2.C 第 1 题,图中等温线明显弯曲处地势较高,其成因是地形所致;根据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可知,图示区域气温

2、是北高南低,故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第 2 题,图中岛屿位于南半球西风带,且位于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岛西北部是迎风坡,降水多于东南部;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可知,图中岛屿为火山岛,台湾岛属大陆岛。(2017江西省高三调研考试)海雾多为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水汽凝结而形成,且大部分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在 0.53.0 范围内。下图为某次海雾出现时海面以上 2 m 高度气温与海表面温度的差值等值线(简称气海温差)和表面风场(箭头表示风向,长短表示风力大小)分布。完成 34 题。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23最易出现海雾的地点在 ( )A

3、BC D4专家称西南气流触发了此次海雾的形成,西南气流对海雾的触发作用主要体现在( )A提供水汽 B提供运动动力 C降低温度 D增加凝结核3 3A A 4.A4.A 第 3 题,出现海雾的地方应该位于 0.53.0 的冷海面上,且无风或者微风最好,风力大,的温差在 0 以下。第 4 题,海雾形成条件为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西南气流由低纬度地区吹向高纬度洋面,带来了大量水汽有利于海雾形成。(2017泉州考前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 18802000 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

4、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 57 题。5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最明显的是( )A1900 年 B1930 年 C1960 年 D1990 年61920 年前后,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华北降水增多 B南方洪涝加剧 C天山雪线降低 D东北暴雪增加7与 1960 年相比,1980 年黄河( )A含沙量增大,三角洲增长快 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B结冰期较长,凌汛灾害严重C径流量增大,下游洪涝严重 D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5 5C C 6.A6.A 7.D7.D 第 5 题,夏季风强的年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选项中 1960 年夏季风最强。第 6 题,1

5、920 年前后,夏季风较强,冬季风较弱,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我国会出现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天山雪线会上升,东北暴雪减弱。第 7 题,与 1960 年相比,1980 年夏季风弱,冬季风强,因此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D 正确,C 错误。河流含沙量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A 错误;结冰期虽然长,但河流流量小,凌汛灾害不一定严重。(2017江苏高考)2017 年 5 月 56 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 月 6 日 0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89 题。8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C丙 D丁9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

6、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8 8A A 9.C9.C 第 8 题,A 对、B 错:甲、乙两地位于低压槽两侧,该低压槽处气流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形成冷锋,甲地处于冷锋后,可能出现暴雪天气;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降雪可能性小。C 错:丙地位于气旋外围,远离锋面,没有冷暖气流交汇,缺少降水形成的条件。D 错:丁地位于暖锋附近,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不会出现暴雪天气。第 9 题,读图可知,戊地位于高压区,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故为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4东南风。(2

7、017合肥高三统考)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 2016 年 11 月 10 日 11 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 1011 题。10图示时刻,合肥市最可能吹( )A西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11图文信息可以反映此时( )A西宁晚风习习 B南宁阴雨绵绵C北京春风送暖 D长沙艳阳高照1010A A 11.D11.D 第 10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2016 年 11 月 10 日 11 时合肥市位于高压中心东北侧,风从高压中心(长沙)吹向合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 A 项正确。第 11 题,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 11 时可以判断,西宁此时为上午,不可能出现

8、晚风习习的现象,故 A 项错误;此时南宁受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故 B 项错误;2016 年 11 月份北京不可能出现春风送暖现象,故 C 项错误;长沙此时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且时间接近 11 时,可能出现艳阳高照现象,故 D 项正确。2016 年 1 月 20 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 10 至 14 。下图为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5(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 )冷锋 暖锋 气旋 反气旋A BC D(2)19 日夜间22

9、 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1 1)A A (2 2)D D 第(1)题,雨雪分界线意味着是一种锋面活动,雨一侧气温高,为暖气团,雪一侧气温低,为冷气团。冬季(1 月)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距离 19 日夜间冷锋(反气旋)的距离最远,说明丁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二、非选择题12(2017山东滨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 2015 年 12 月 1 日到 2016 年 2 月 25 日的 87

10、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 73 天。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 ,1 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 45,同时积雪长达 175 天。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解析】 第(1)题,要从影响近地面气温降温幅度大于高处的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北方来的冷空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气受地形阻挡聚集,以及形成的夜晚热力环流的山风下沉,迫使暖空气抬升,从而

11、形成逆温现象。第(2)题,内陆地区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多、凝结核丰富、地面降温快、风力小等条件。第(3)题,减轻雾的强度主要从人类活动的减少凝结核、增强风力角度分析。第(4)题,利用“暖带”气温较高的优势可以发展大棚农业生产。利用丘陵地带积雪时间长的优势可以发展滑雪等旅游活动。【答案】 (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3)工

12、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78194016】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太平洋沿岸,南北绵延约 1 000 千米,是纵向狭长的沙漠带。这里年均降水量小于 0.1 mm,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但是,每 5 至 7 年这里就会出现被称为“沙漠花田”(大雨后大量鲜花盛开)的奇特景象,一般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2015 年 3 月一场相当于往常 7 年降水总量的大雨及 8 月份的一场飓风后,出现了历史上都未曾有过的一年两次

13、开花现象,是近年来最值得观赏的花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 图乙为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甲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甲 乙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7(1)该地区虽临海却形成纵向狭长的“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请说明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2015 年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且特别显著的原因。(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智利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 第(1)题,根据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分析解答。从图乙看,秘鲁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影响,东部南北延伸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进入,西部沿海受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影响,

14、空气干燥,降水少,形成沙漠景观并沿洋流向北延伸。该沙漠景观受东部南北分布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东西方向狭窄,故该地区虽临海却形成纵向狭长的阿塔卡马沙漠。第(2)题,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甲分析解答。厄尔尼诺年,秘鲁西部沿海水温升高,蒸发量大,降水增多,出现“沙漠花田” 。2015 年阿塔卡马沙漠的“沙漠花田”特别显著,说明降水多,结合材料可知,这是因为该年厄尔尼诺现象显著,带来暴雨和台风雨造成的。第(3)题,从利处看,根据材料,秘鲁出现“沙漠花田” ,会带来鲜花和旅游收入。从弊处看,水温升高,造成渔业减产,影响相关产业发展;强降水造成洪水灾害。【答案】 (1)智利沿海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和受离岸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东部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且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沿海的秘鲁寒流减湿作用明显,使阿塔卡马沙漠纵向狭长且特别干旱。(2)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位于太平洋东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降水比常年增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给阿塔卡马沙漠带来暴雨和飓风,降水量大,所以“沙漠花田”奇景特别显著。(3)出现“沙漠花田”奇景,旅游业收入增加;冷水性鱼死亡,渔业损失大;陆地出现洪灾,绿洲农业损失大;洪灾导致交通受阻,矿产开采生产和运输受影响,外运出国受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