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99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1 -第第 18 课课 晏子治东阿晏子治东阿学习重点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2.分析景公的态度并联系现实,体会用人之道。3.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培养爱国之情。晏子的名言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5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7.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之德也。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10.进不失廉,退不失利。,11.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12.卑而不

2、失义,瘁而不失廉。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并曾赋敛: 仓库少内: 再拜便辟: (2)一词多义治Error!数Error!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2 -谢Error!便Error!(3)古今异义子退而自察也古义: 今义: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古义: 今义: 于是明年上计古义: 今义: 便事左右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之Error!而Error!2词类活用(1)臣请死之: (2)以利贫民: (3)而君反以罪臣: 3特殊句式(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3 -4语句翻译(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3、。译文: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译文: (3)君乃反迎而贺。译文: 1 晏子治东阿一文可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层的内容。答: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 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4 -1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措施不一样,结果不一样,景公的评价也不一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探究分析。答: 2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景公的赞美后却要“不能复治东阿”呢?答: 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和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请结合课文,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事 件第一次治理第二次治理治理措施治理结果景公的态度2018 版

4、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5 -晏子的做法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刘向(约前 77前 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 ,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的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 、说苑 、 列女传 、 战国策等书。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的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2背景展示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

5、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齐景公召见他进行质问。文内文外晏子治东阿读后感读完这则故事,我们会不禁联想到如何评价干部、怎样看待干部政绩的问题。齐景公对晏子的评价之所以会与事实相去甚远,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王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但还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二是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齐王看似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终为谗言所害。晏子成绩斐然时被评为“不称职” ,成绩平平时却被评为

6、“优秀” ,这虽是历史的幽默,但同样也折射出当前干部评价体系中的一些弊端:一是从评价主体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上级组织和领导说了算,导致少数干部存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健康心理,从而衍生出“形象工程” 、 “官观工程”之类的“唯上”政绩、 “作秀”政绩;二是从评价内容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 GDP、企业规模、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重点指标的量化考核,使得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 、达到“目标” ,不惜违背客观规律,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搞“速成”政绩、 “蛮干”政绩;三是从评价的表现形式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图表数据和座次排名,导致少数干部想方设法制造“数字”政绩、 “泡沫”

7、政绩;四是从评价结果的使用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单位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工作绩效明显的干部,而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而绩效不明显的干部或短时间内看不出成绩的干部却难得重用,这就容易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6 -使那些埋头苦干、踏实工作的干部心理失衡,产生“无为”政绩、 “短期”政绩心理。评价干部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干部,能否科学辩证地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关系到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关系到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政绩,就必须在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解决好“由谁

8、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真正把干部的政绩放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证,放到历史的大舞台上去甄别,放到群众的大检阅中去认定,放到实践的大熔炉中去提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和发展观,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类文品悟气势易作,气度难求晏子乘车出巡,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贵为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出巡,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 ”从那以后,车夫一改故态。晏子志虑深沉,即便贵为

9、国相也面无喜色,这就是大师独有的非凡气度。时下不是一个缺少大师旗号的时代,而是一个缺少大师境界的时代。气势易作,气度难求!似乎只要放眼望去,整个图书市场里充斥着一片“鸿篇巨制” “毕力倾注”之类的口号。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片知识交易金钱的熙熙攘攘下,培育大师精神和学术氛围的土壤荒芜着。在中国,红学的置疑探究是从清朝末年兴盛起来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位人物周汝昌。他倾力六十年于红学之上,亲力发掘出无数史料,首创了考据一派,直至耳聋目盲仍孜孜不倦口授于子女笔录。他从来没有在公开或私下场合宣传过一次他的作品,甚至可以为了他人的研究将资料赠与他人。周汝昌是淡然的,他说:“对于名利,他没有看见什么值

10、得分精力来追逐的吸引力。 ”周老的作品无疑被中国文学研究院关注了,否则也不会以红学的名义在中国设立一个又一个的基金,召开连日不断的发布会;否则也不会因周老遗愿是将所有著作无私奉献而心生怨气。倘若是被看作了足以养活研究所的财富,这些著作又会起到多少推动文化前进的作用呢?真正愿意沉下心来、不满足于现状、想真心改变的人太少了;不少人是咀嚼着残羹冷炙还以为是学术精髓而沾沾自得。就像前些阵子国学之热蔚然成风,各种细说、杂谈纷纷出世。无可否认这些解读是有助于人们熟悉国学的铺路石,但若是把这些浅薄的快餐化文化视作国学本身,就是自满心态的预兆。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7 -文化领域的自满是可怕

11、的,自满于现状而大张旗鼓地吹捧自己的人则更加可怕。善于吹捧和钻营的人一旦形成气势上的胜利,对于人们起到的导向可想而知。所以杨绛先生才不愿掺杂于世事,独自生活,独自思考和写作。大师的气势是易于营造的,只是大师那样沉静、自谦退让而从不满足从不止步的气度和境界难于达到。晏子的车夫或许不算是个学术广博的人,但好在他知错就改,亦可谓善莫大焉。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晏婴一般睿智,但至少我们可以从如今的迷雾中醒来,辨识清楚自身和自身永不停步的追求。至少我们不能再做回沉溺在所谓得意当中的自己。微感言: 素材运用点击文本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前后不同的方法、效果和景公不同的态度,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12、,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偏听偏信,轻下结论。运用示例古语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人才得之不易,关键是用好人才。知人善任,物尽其用。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智子疑邻”的寓言在当今社会依然上演,衡量一个人要知人论世,观其言,察其行,明其德。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评价个人一定要摘掉有色眼镜,摈弃个人好恶,得出公正的结论。提醒:完成作业 第四单元 第 18 课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8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通“增” ,增加 通“纳” ,缴纳、纳税 通“避” ,退避(2)治理,管理 医治 形容词,管理好、太平 研究责备 数目,

13、数量 天命,命运 细密 屡次 道歉 谢绝 辞别 感谢 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连词,就 能说会道(3)古义:自我反省。今义:亲自考察。古义:不接纳。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身边的近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4)代词,他 代词,此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 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表示承接关系,然后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2(1)为动用法,为而死 (2)使动用法,使获利(3)名词用作动词,怪罪3(1)主谓倒装句 (2)判断句4(1)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见他并责

14、备他说。(2)我要对你施加严厉的责罚。(3)国君您却反倒迎接我、祝贺我。整体把握1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至“景公许之”),晏子最初采用发展生产、有利百姓、秉公办事的做法,于是遭到朝廷权贵的反对,景公因此对晏子严厉斥责。第二层(“于是明年上计”至结尾),晏子改用了走后门拉关系、对权贵有利、让百姓遭殃的做法,却大受欢迎,权贵们肯定没少在景公面前说好话,景公对晏子大加赞赏。这时晏子却要求辞职,逼得景公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答应以后再也不干预东阿的事情了。2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练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同时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

15、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重点突破1晏子第一次治理东阿采取的是“仁政”政策,严禁不正之风,触动了豪强统治者的利益,齐景公偏信奸佞谗言,所以要治晏子的罪。第二次治理东阿,晏子实行“苛政” ,虽“饥者过半” ,却维护了豪强统治者的利益,权贵高兴,国君身边的人也得到贿赂,景公听到的都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 9 -是称赞晏子的话,所以“迎而贺” 。2这正是晏子的高明之处。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或“退而自察” ,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受到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不能复治东阿” ,是晏子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因为他明白,景公知道真相后是不会允许他辞官的。晏子的这种做法正表现了他聪明而善于辞令的特点。美点赏析事 件第一次治理第二次治理治理措施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治理结果民无饥者饥者过半矣景公的态度将加大诛于子迎而贺晏子的做法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