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98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江苏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1专题限时集训专题限时集训( (十一十一) ) 现代世界经济模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式的创新与调整(对应学生用书第 181 页)(时间:40 分钟 分值: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2017南通一模)1932 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 7 月 7 日和 9 日接连通过瓦格纳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 21 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7 月 11 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的政治体制悄

2、然发生变化B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C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D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D 美国的政治体制一直相对稳定,故 A 项错误;B 项中的“紧急救济署”成立于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明显与时间不符;C 项说法错误,美国国会恰恰是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才通过了经济干预法案;由材料可知,胡佛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故选 D 项。2在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经济面临崩溃。1932 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新政”诺言,借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是( )A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

3、验 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剧了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而非“现实依据” ,故 A 项错误;1936 年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理论,与材料中“1932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1928 年至 1932 年,与材料中“1932 年” “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相符,故 C 项正确;1924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2年初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与材料中“1932 年” “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不符,故 D 项错误。3(2017苏州一模)“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

4、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 【导学号:40034069】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 材料中“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反映在罗斯福新政中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故 D 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并不能为国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故 A 项错误;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也没有涉及社会保障,故 B 项错误

5、;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同样不符合题意,故C 项错误。4(2017无锡一模)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杂志名利场刊登了威廉格罗伯的漫画“布条”为新政的各种机构与立法 。该漫画反映了( )A经济危机严重束缚了美国经济的发展B新政使总统的权力受到了太多的束缚C作者对新政各项措施基本持赞同态度D作者对新政各项措施基本持反对态度D 题干中提到漫画的题目是“布条”为新政的各种机构与立法 ,说明这一时期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实施,因而并未体现出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新政应该使总统权力更大,故 B 项错误;题干2018 年高考历史高

6、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3中漫画显示作为新政的“布条”将代表美国的巨人束缚住,说明该漫画作者认为新政束缚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作者对新政是持反对态度,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5(2017南京三模)1933 年 12 月 31 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 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 NRA 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 ”凯恩斯旨在( )A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B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C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

7、引发过剩A 材料中凯恩斯反对设置 NRA(全国工业复兴署),因为它会阻碍美国经济的复兴,他认为“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 ,说明凯恩斯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认为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故 A 项正确;B 项不是材料中凯恩斯主张的重点,排除;材料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经济引导职能并不是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要表达的主旨。6(2017苏北四市调研)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

8、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 ”由此可见新政( ) 【导学号:40034070】A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C未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D 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改变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罗斯福新政仅是缓解了经济危机,而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故 B 项错误;新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4政挽救了经济危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故 C 项错误;从“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可知,新政追求切实有效,故 D 项正确。7(2017镇江一模)

9、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在凯恩斯主义刺激下,美联储承担管理国家经济重任,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经济刺激主要手段,这导致政府和国会蜕变为权贵集团进行游说和相关博弈的纸牌屋 ,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 ”这一论点意在( )A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B揭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缺陷C阐明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D说明美国社会危机形成原因C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无法否定,故 A 项错误;民主制度缺陷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中“国家经济重任”不符,故 B 项错

10、误;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与材料中“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相符,故 C 项正确;社会危机与材料中“国家经济”不符,故 D 项错误。8(2017苏北三市三模)下图是美国“19921998 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C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D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C 图片显示 19921998 年美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是由于美国实行新经济模式,导致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现象,故C 项正确。A 项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政策;B 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

11、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520 世纪 70 年代的政策;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2017南京、盐城一模)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内容1982 财年1983 财年1984 财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D 遵循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前美国的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美国政府削减社会福利不是加强宏观调控,而是减少国

12、家的干预,故 B 项错误;发展高新技术材料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美国政府削减社会福利表明美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 D 项正确。10(2017苏北三市三模)1918 年 3 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 材料提出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说明当时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提出发展过

13、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故 C 项正确。A 项是从 1918 年夏开始推行;B 项是 1921 年实行;D 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11(2017扬州调研)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 1918 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6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导学号:40034071】A新经济政策与 1918 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

14、业集体化运动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 1921 年苏俄决定调整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并非“仅仅是退却” ,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 C 项错误;随着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故 D 项正确。12(2017南京摸底)“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

15、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C 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说明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 C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及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此时农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故 D 项错误。13(2017苏州调研)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

16、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7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C 在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指令性指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大幅增加,故 A 项错误;“工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体”作为苏联斯大林体制之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指导机构从来未被废弃过,故 B 项错误;相比列宁新经济政策之下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斯大林体制之下只允许单一公有制的存在,故 C 项正确;在斯大林体制之下,农民仍然要承担义务交售农产品的义务,故 D 项错误。14(2017苏北四市一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