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93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江苏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1专题限时集训专题限时集训( (十三十三) ) 现代中国的政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 185 页)(时间:40 分钟 分值: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 )A 新

2、民主主义论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 根据题干中“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可以看出该引文发表的时间是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建立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全民族抗战时期,故 A 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表于 1949 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故 B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 1954 年制定,故 C 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 20 世纪 50 年代,故 D 项错误。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

3、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导学号:40034077】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2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为了解决政党争斗问题,中共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依法治国

4、方略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3(2017如皋调研)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B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B 材料中“村官直选”表明了直接选举,但没有涉及优于间接选举,故 A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与材料中“村官直选”相符,故 B 项正确;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材料中“村官直选”不符,故 C 项错误;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与材料中“说不定能直选更大的干部”不符,故 D 项错误。4

5、(2017常州一模)1979 年 1 月 30 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B 1979 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3针,故 A 项错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说明“一国两制”强调的是和平统一但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 B 项正确;为港、澳

6、回归提供法律依据的是分别与英、葡签订的相关法律文件,故 C 项错误;“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 1992 年,与此事件相隔太久,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52016 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指出, “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 “一个中国” B “和平统一”C “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A 1992 年,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 A 项正确;把武力统一改成和平统一是在 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来的,故 B 项错误;

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九二共识”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 C 项错误;平等协商是处理两岸关系采取的方法,不是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故 D 项错误。6(2017苏北三市三模)1990 年 10 月 7 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 ,在1991 年 2 月 23 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 ,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 “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这表明当时台湾( )A认同“九二共识”B承认“一国两制”C坚持“一个中国”D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C 材料中“大陆与台湾均是中

8、国的领土”的言论说明台湾当局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说法,故 C 项正确。A 项是在 1992 年提出;B 项与史实不相符,台湾至今没有承认“一国两制” ;D 项在 2008 年才实现。7(2017盐城三模)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4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海峡两岸人民普遍认同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 第一幅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海基会和海协会推动两岸友好交往,以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二幅图反映了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制定了相关法律,其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

9、坚定,故 C 项正确。8(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949 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C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与题目中联合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等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原来国民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

10、“一边倒”的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相符,故 C 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旨在处理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题目不符,故 D 项错误。9(2017南京一模)1950 年 2 月 14 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5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导学号

11、:40034078】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A “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表明该条约保障了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故 A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提出的,故 B 项错误;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的是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故 C 项错误;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 D 项错误。10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

12、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C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A 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故 A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不能说是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合作的问题,故 C 项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 D 项错误。11(2017南通一模)全球冷战一书中说,

13、 “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 ” 。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6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B 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这一信息,说明该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并加强了亚非间的团结。杜勒斯的断定表明了会议参加者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推断,故 B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参加国包括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14、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会议也未能加强亚非间的团结,故 A 项错误;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的参加国包括各种类型的国家,故 C 项错误;不结盟会议参加国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故 D 项错误。12(2017镇江三模)根据 7 月 17 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外交活动上午 10 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 11:40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 1 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 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B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D

15、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B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材料中“英国” “苏联” “法国”不符,故 A 项错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 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公约,与材料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表”相符,故 B 项正确;1955 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 29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与材料中“英国” “苏联” “法国

16、”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印、中缅会谈与材料中“英国” “苏联” “法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7国”不符,故 D 项错误。13(2017苏州调研)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地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D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D 1972 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美国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存在歧义,没有清晰表明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