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93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现代的世界和中国(江苏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1专题综合集训专题综合集训( (三三) )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现代的世界和中国(对应学生用书第 193 页)(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和

2、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C 根据题干材料“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即贸易保护,此举加剧了经济危机下本已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故C 项正确。2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

3、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C 根据题干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 C 项符合题意。31933 年 8 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2“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B 东方杂志的言论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其认同“五年计划

4、”的成果,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 D 项错误。4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该现象出现在( )A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B 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 B 项正确。51945 年

5、8 月,斯大林主动出面劝说毛泽东去参加重庆谈判,赞同美国出面调处国共关系,但绝不允许把中国东北列入调处的范围。这表明斯大林( ) 【导学号:40034087】A放弃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立足于苏联自身国家利益D尽力避免世界格局两极化C 苏联不允许把中国东北列入调处的范围,是怕威胁到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故 C 项正确。6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 20 世纪前期苏联、美国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3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图一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图二 工作付酬的美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

6、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A 图一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二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 ,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7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C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B 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

7、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故 B 项正确。8有学者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促成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40034088】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4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欧洲联盟的建立D多极化趋势加强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推动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故 B 项正确。9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

8、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 )A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C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D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B 结合材料信息“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 ”可见,美国全球扩张的动力源于资本扩张,故 B 项正确。10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 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

9、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C 二战后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制度,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西欧国家实现了联合,体现了民族国家的修正,故 C 项正确。11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5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 D全球化不断加强C 从新航路开辟到世界市场出现再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统一有序的管

10、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 C 项正确。12北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于 1985 年,包括 7 个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构成的国家,该组织几乎完全失效,甚至连会议都无法召开。这些事实表明( )A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B经济合作根源于文化的共性C国家利益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D宗教信仰差异阻碍国际交流A 题干信息说明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故 A 项正确。13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

11、周期表。图中周期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A “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C知识经济兴起 D “冷战”开始A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周期发生在二战后,此时期美国倡导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使美国可以凭借美元优势在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因而推动以“美元帝国”为特征的“美国世纪”到来,故A 项正确。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614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20 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在中苏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 )A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B都曾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C都对

12、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过和平赎买D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A 题干中“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20 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所反映的这一时期中苏两国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 A 项正确;两国都是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故 B 项错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苏联则不是,故 C 项错误;1936 年的苏联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而 1956 年的中国则还并未完成工业化,故 D 项错误。15在 1949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 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

13、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B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冷战”中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对美国历史成就的关注较少,故 B 项正确。16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C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 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与近代以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

14、7来历届政府最大的不同,故 C 项正确。171956 年 12 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C 中国虽然向苏联学习,但并没完全照搬斯大林模式,而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 ,故 C 项正确。18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 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

15、农村人口只占 1/4 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 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 【导学号:40034089】A “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A 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 50 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中国的“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故 A 项正确。19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 ,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

16、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2018 年高考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测评集训试题含答案8B 由题干信息可知,法国人有意识地去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传统产业,成就法国制造,成为在全球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法国独特的方式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 B 项正确。20据统计,1952 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 211 所,到 1953 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 182 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