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87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1 -第第 7 课课 访李政道博士访李政道博士1音正形准(1)字音识记斑斓( ) 混沌( )洗漱( ) 纸簿( )加缪( )(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2词语积累(1)混沌:_(2)神通广大:_3辨词填空(1)斑斓斑驳三千多幅少儿美术作品把深圳画院陈列厅装扮成了色彩_的世界。巨大的岩石被百年岁月侵蚀成_的色彩。(2)倡导倡议我们_开展劳动竞赛。湖南卫视近年来一直_以快乐立台,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全民娱乐的旋风。4名言警句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

2、必修五学案- 2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作者简介闵捷, 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曾对李政道博士进行专访。2背景展示李政道,美籍华人科学家,1926 年 11 月出生于上海,早年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西南联大读书,曾从师于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1957 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原理,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1 年 10 月 12 日,闵捷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专访了李政道博士,并写成了这篇访李政道博士 。这篇新闻访谈一共发问十次,问题广泛有趣,李政道的回答幽默生动。

3、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1)这十问十答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答:_(2)这是一篇访谈录,李政道博士对于记者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分别是什么内容?请依次列出。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3 -答:_1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答:_2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答:_3当记者提出“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时,李政道博士是怎样回答的?答:_4结合文中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是否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答:_5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答:_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

4、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我们先不讲“大师” ,因为大师这个名称是别人封的,没有精确的标准。我认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候都不可能全面,要求一个人非常全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运用示例 常言道:“满招损,谦得益。 ”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的人,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而那些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人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李政道博士在获奖后能有如此谦虚的胸怀,表现了他在科学研究上永不满足、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学海无涯,勤奋做舟。人活于世,理应志存高远,孜孜以求;淡泊名利,莫为一时的名利所累,以求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5、- 4 -2课外素材春草鹿呦呦2015 年 12 月 10 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 年,在失败了 190 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

6、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 44 年来,共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2015 年“感动中国”人物)阅读感悟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上千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李政道的“生活方式”陈鲁民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 82 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 ,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

7、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专心于物理推演。 “累则小睡,醒则干!”这是李政道的口头禅。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1)出几十页手稿。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娱乐, “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3)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法的。 2018

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5 -1957 年,31 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项荣誉就够他“吃”一辈子了,即便以后什么都不干,也是大名鼎鼎,辉耀青史。可那只是庸人之见,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荣誉只不过是科研的副产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目标。所以,获奖后的李政道,50 年来从未间断过对物理学的研究,仅 2006 年一年,他就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 6 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目前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诚如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先生对李政道的评价:“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

9、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4)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古人说,人生有涯而学无涯。所以,孔子七十读易尚且“韦编三绝” ,毛泽东八十高龄还学英语。然而,人生有涯而奉献无涯,更是难能可贵。早已功成名就的李政道,本可以养养花,逗逗鸟,含饴弄孙,悠然南山,可是他却没有这样的“雅兴” ,一辈子从事物理研究,为人类科技进步殚精竭虑,活到老,干到老,不知老之将至,精神可贵,高山仰止。幸福是一种感觉,有人以吃喝玩乐为幸福,有人以游山玩水为幸福,也有人以献身事业为幸福。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就是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也能乐此不疲,再枯燥无味也能甘之如饴

10、。的确,论物质生活他们可能无法夸耀于人,但在他们脸上,时常会露出一个创造者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淡泊名利,倾心工作,是一个人的人生最佳状态。一个有志者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人生,尽量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做出自己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能问心无愧,不白来人世走一趟。就像李政道先生那样,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轰轰烈烈干工作,扎扎实实搞研究,用自己的才华和奋斗为人类做贡献,这辈子才活得有价值。思悟要点(1)文中“生产”为什么加引号?提示 “生产”强调了由无到有的艰辛创作过程,赞美了李政道老当益壮的奉献精神。(2)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提示 随时工作;专心物理推演;

11、生活中没有娱乐。(3)这段文字读来铿锵有力,振聋发聩。请赏析一下它的妙处。提示 运用排比、对比手法;内容上承上启下,诠释了上文“高下优劣之分” ,为后面肯定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6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做铺垫;借助成语短句,语言简洁,语气强烈,蕴含强烈的爱憎情感。(4)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提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干自己喜欢的事业是最大的幸福;淡泊名利,倾心扎实地工作。提醒 牢记文中第段“韦编三绝” 、 “含饴弄孙” 、 “殚精竭虑” 、 “高山仰止”等成语的意思。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7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1(1)ln

12、 dn sh b mi(2)纰缪 谬误 洗漱 咳嗽 辉煌 惊惶 彷徨2(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2)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3(1)斑斓 斑驳解析 斑斓:灿烂多彩。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2)倡议 倡导解析 倡导:带头提倡。倡议:动词,首先建议,发起;名词,首先提出的主张。整体感知2(1)获奖、创新、毛主席会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2)一、(14 段)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真理的了解还相差很远。二、(5、6 段)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三、(7、8 段)回忆与毛主席谈论“对称就是平衡”问题时的情形。四、(9、10 段)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五、(1113 段)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六、(14、15 段)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的因素。七、(16、17 段)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八、(1823 段)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课堂互动1李政道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2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幸运” 。3李政道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