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87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1 -第第 12 课课 长亭送别长亭送别1音正形准(1)字音识记筵席( ) 玉骢( )蹙眉( ) 萋迷( )玉醅( ) 金钏( )笑靥( ) 谂知( )揾泪( ) 泠泠( )(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2词语积累(1)举案齐眉:_(2)蝇头微利:_(3)劳燕分飞:_(4)杯盘狼藉:_(5)司马青衫:_3辨词填空(1)留恋流连也许我谈不上_过去,但经常回忆起过去生活里那种简单的美好。附近有同仁路、窄巷子,还有成都画院等值得_的地方。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2 -(2)思绪心绪面对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我不

2、禁_起伏,感慨万千。听老师说下星期有个测验,没有准备的我_不宁。4名言警句中国古典爱情诗句(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中国古典送别诗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3、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1作者简介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杂剧作家。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情山水的生活。 “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品有杂剧 13 部,现存西厢记 、 丽春堂和破窑记3 部,其中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2背景展示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

4、五学案- 3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都写过与莺莺故事相关的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 ,没有流传。北方出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 董西厢把悲剧故事改成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奠定了新的基础。3文体知识元曲及元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元曲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 望江亭 、 救风尘郑光祖:倩女离魂

5、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 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 、 破窑记 、 丽春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结构组成在结构上,四折一楔子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角色分类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元杂剧舞台演出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

6、显著特点。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4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 “曲白相生” 。1脉络梳理长亭送别Error!2初读感知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特点呢?请指出下列 A、B、C、D、E 所代表的剧本构成。夫人长老上云 A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正宫 C 端正好 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E答:_1

7、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崔莺莺珍视爱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答:_2找出文中化用了诗词的语句,联系原作,品味其表达的情感。答:_3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探究点拨 人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思路:(1)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2)依据文中信息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5 -(3)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答:_4请结合下列句子,赏析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答:_(2) 一煞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答:_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

8、荣归,莺莺“金冠霞帔” ,有情人终成眷属。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了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针对两种结尾不同的社会意义,谈一下你的看法。答: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西厢记中崔莺莺追求爱情的故事,被人们称作美谈, “红娘”也成为牵媒搭线、成人之美的代名词。千百年来, “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成就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美好婚姻。运用示例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美好的爱情里。拥有万贯家财是幸福吗?身披锦绣丝绸是幸福吗?开着豪车住着美宅是幸福吗?不!假如没有爱情,再多的钱财犹如粪土,再华丽的丝绸也变得暗淡,再昂贵的豪车美宅也会失去价值,毫无魅力

9、可言。不管地位身份高低,不管富贵贫穷,只要两人真心相爱,一定能得到永远的幸福。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顾老夫人的反对,不顾门第悬殊,经过一番抗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张君瑞牵手相爱。幸福就在身边,它要靠自己不懈的追求来实现。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6 -2课外素材化缘校长莫振高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 、 “校长爸爸” ,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 300 名学生,圆了

10、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 000 多万元善款,让 1.8 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 2015 年 3 月 9 日突发心脏病去世。 “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2016 年“感动中国”人物)阅读感悟 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

11、,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送 行梁实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1)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我言语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惟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 “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作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2018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7 -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行色不可不壮。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