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3104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8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参考答案1、上片描写了楚地寥廓的天空,悠悠的江水, 高耸的远山,楼头的落日,哀鸣的断鸿、等景 物。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景中寓情,移情及景,明明是词人心中有恨, 却觉所见的远山在“献愁供恨”;“落日”比喻 宋朝国势衰颓,自己这个“江南游子”也像哀鸣 的“断鸿”。辛弃疾借登高所见之景,抒发了自 己飘零江南的抑郁孤寂和报国无门的忧愁悲苦之 情。词中描写的远山高耸起伏,夕阳残照楼头, 孤鸿哀鸣天际,为词人的抒情烘托营造出了一种 空阔、苍凉的意境。.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 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使用,只能“看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有说不出

2、 的郁闷怒气,也只好借使劲地“拍”打栏 杆来发泄。“看”和“拍”这两个形体语 言,把作者欲赴前线杀敌,收复中原却“ 无人会”的激愤和苦恨形象而充分地表达 出来了。. 3、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抗敌复国的抱负 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 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 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 弃疾这位英雄现在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心中在流血呀!. 1、这几句写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 驰骋中原,威慑大败胡虏。辛弃疾借京口 当地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 己抗敌救国的心情,同时,也暗含着用英 雄的业绩鼓励和鞭策自己。.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说

3、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 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 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 到自己,他这一年64岁,并不如廉颇老迈 ,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韩侂胄却不接纳 他,也无他人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 ,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 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 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3、用孙权的典故,意在说江山犹昔,而如孙 权的英雄已不见,无人可御外侮。 用刘裕的典故,意在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 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 己之意。 用刘义隆的典故,是针对当时执政的韩侂 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作充分准备的警 告。 用拓跋焘的典故,是指南宋统治者偏安一 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词。 用廉颇的典故,意在自比,表示仍能为国 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 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