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2248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9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散体物料压力理论(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历史背景 M.S.Ketchum总结了了几个早期在欧美国家进行 的实验,同时也包括他自己的几项实验。这些实 验包括实验和真实的粮仓模型,但所使用的压力 测试设备的灵敏度都不十分精确。在大多数情况 下,这些实验都没能检测出物料在流动过程中的 压力变化(高于静态值)。因此,不论是通过 Janssen还是Airy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实际中筒 仓散体物料的压力值相近的结论都是不正确的。 然而,尽管其中的一些实验考虑了漏斗位置的变 化对于筒仓侧壁压力值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却没 有针对这一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从1940年开始,伴随着测量技术的显著进 步,世界上许多国家又进行了很多精确度 较高的研究

2、。这些实验运用了先进的分析 方法,让人们对于筒仓散体物料在运动中 的特性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这些新的 实验也揭示了Janssen和Airy的方法并不十 分准确,甚至对于静态的物料也不太实用 。另外,卸料过程中的侧压力也比用他们 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很多。 本章,作者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总结介绍了 以下几项实验。12-2 Tachtamishev的实验 S.G.Tachtamishev因第一个运用全尺寸工 业筒仓进行精确实验而成名。他揭示了在 卸料过程中物料的流动类型和他们对侧压 力的影响。在1938到1939年之间, S.G.Tachtamishev在Baku(USSR)进行了一 系列关于散体物料

3、的实验,他指出,在卸 料过程中,筒壁的侧压力是运用Janssen方 法得到结果的2到3倍。 1941年,他运用混凝土筒仓又进行了砂子 和小麦的卸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卸料过 程中,物料为砂子的筒壁侧压力值为静态 侧压力的1.65倍,小麦的也达到了1.35倍。 通过观察,他把流动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叫做nondynami流动(图12-1a),这 种流动中,卸料口的上方形成了一个中心 柱,它一直延伸到物料的顶部,物料主要 沿着这个“柱子”向下流动,而周围的物料保 持不动。现在这种流动被称为漏斗或者岩 心流动。 第二种被称为dynami流动(图12-1b),特 点是筒仓内整体物料的移动。他指出,这

4、 种流动不会发生除非当仓内大部分已经空 的时候。这种流动先于第一种流动模型形 成。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整体流动 就会发生,并且仓壁物料的流动要比中心 处物料的流动慢。S.G. Tachtamishev发现 ,第二种流动产生的侧压力要比第一种流 动产生的侧压力大得多。 因为第二种流动很像液体的流动,他指出 ,物料和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要比第一种 流动中的摩擦系数小(和大侧压力相对应 )。现在,这种流动被认为是主要的流动 形式。12-3 Marel 和Ander Reimbert(法 国)的实验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 ,Marel 和Ander Reimbert提出了很多可供在筒仓中计算侧 压力的

5、方法(他们计算动态和静态条件下 的散体物料压力方法在本书的第二章中已 经介绍)。 在1941年到1943年,Reimbert进行了deep -bin 模型实验。试验中采用了粘贴应变片。 模型有不同的类型,尺寸和高度。他进行 这个实验是在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观点加 强型混凝土仓(小麦仓)不能满足要求 之后。竖向垂直裂缝在混凝土仓的上部壁 上出现并一直延伸到卸料口处。他们得出 的结论是,裂缝产生的原因是“静力学作用” ,在卸料过程中该侧压力达到最大,然而 ,最初粮仓的设计设并未考虑该因素。然 而,仓壁上部出现裂缝显得不可思议,因 为尽管上部应力比设计应力较大,裂缝也 不应该出现。 这些仓是根据Jans

6、sen的理论设计的。验证 为了该理论,Reimbert建立了圆形料仓模 型,它有两个半环状管片组成。他们依靠 足以承受侧压力的背带来平衡载荷,该侧 压力是通过Janssen公式计算得到的。在达 到物料设计高度允许值以前背带就打开了 。这就表明,通过Janssen理论计算的侧压 力小于实际值,他的计算结果只在静态中 适用。和Janssen的理论不同,我们猜测: 1、比值,侧压力和垂直压力的比值不是固 定的,是随着散料的高度和仓的形式而改 变的。 2、在矩形筒仓中,在同一高度,长边和短 边处的平均侧压力是不相等的。 3、在液压半径和深度相等的多边形和环形 仓中,平均压力也是不相同的,其大小与 仓的

7、形式有关。 1943年在巴黎,Marel 和Ander Reimbert 公布了上述发现,并提出了决定动态物料 压力大小的新理论。 从1953年后期到1954年,在Reimbert的指 导下,由Laboratories du Batiment et Travaux Publics进行了全尺寸的关于小麦 存储仓的精确实验。该实验运用电热丝的 磁带量具直接测得了仓体的环向应变。该 实验采用大的钢制玉米粒,在装料的过程 中没有出现问题,但在卸料过程中却突然 发生了严重翘曲。为了检查修复的有效性 ,在装、卸料过程中增加了对仓壁应变的 测量。chateau-landon 仓实验 筒仓的容量为1000公担

8、(100t),底为 4.1m*4.1m的正方形,高10.0m。 1953年9月,当11个粘贴应变片安装好之后 ,第一个实验就开始了。一个月之后,又 开始了有14个粘贴应变片的实验。装料和 卸料连续进行,不间断。一夜内的时间内 完成装料和卸料 通过对装料和卸料过程的对比,我们看到 ,在卸料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侧压力。卸 料过程中压力的增长值显示了以下特征( 见图12-2)。 对比图12-2,我们可以看出,即便在同一 仓中装着同样的物料,超压系数也是不一 样的。例如,在2。2m深处,实验1和实验 2 的超压系数分别为1.39和1.69。在5.2m深 处,其系数又分别为1.76和2.39。这种极端 的

9、变化使我们没有机会可以去估计一个合 适的超压系数值。在这些被实验的仓筒中 , 它们的上半部有严重的问题被发现,这非 常令那些专家疑惑,因为他们认为最大的 应力应该发生在仓的底部。 这些试验更加清楚的表明,在装料过程中 筒壁上的有规律可循的压力曲线可以通过 计算得到。然而,在卸料过程中,由于物 料的扰动,我们不太可能精确估计物料的 特性从而来指导筒仓的设计。Reimbert指 出,他们最近的多数实验都表明,通过动 态系数的改变来增加侧压力值。他们已经 在动态计算中引入了以下几个系数:超压 系数,偏心漏斗等其他因素。Depression柱 在小麦卸料的过程中,Reimbert提出了几 种方法来阻止

10、侧压力的增加。他们把这种 方法叫做depression column 或者anti- dynamic tube。它是一根穿孔的管子,通常 用钢材制成。这根管子通常布置在卸料口 的上方,由料斗和筒仓顶部结构支撑。当 卸料口接近或者在筒壁上的时候,它通常 也被布置在筒壁上。管框架布置在筒壁上 可以比布置在筒中心处更好的抵抗弯曲。 通过该管卸料可以很好的实现分层卸料, 物料被自上而下卸下,下部的物料保持静 止。 为了证明该装置在卸料过程中消除动态压 力的有效性,实验采用卧式槽钢结构的实 验模型和全尺寸模型。随后,Masniere的 筒仓模型,为八面体,边长6.5ft,高71.5ft 。电子粘贴应变片

11、被布置在筒壁的内侧三 个高程处,13ft,32.5ft和距离顶部65ft处。 在这个装置中,应变片被并排布置,一个 平行,一个垂直, 这样可以他们测得的结果就可以相互比较 。测得的结果表明,筒仓在卸料的过程中 ,物料的侧压力并没有增加,这与 Reimbert计算的动态结果想接近。因此可 以得出,在有anti-dynamic tube装置的筒仓 中,物料在卸的过程中是有规律的。因此 ,可以根据Reimbert的理论设计出这种类 型的筒仓。 同时,要指出的是,depression column仅 仅适用于非粘性材料。即便是对于有轻微 粘性的材料也不合适。12-4 Kim的实验(USSR) 1948

12、到1953年之间,V.S.Kim在Soviet Union进行了很多实验模型和全尺寸模型实 验,其目的是研究阻止在粮食输送过程中 的筒壁裂缝。这些裂缝被认为是在卸料过 程中的动态压力产生的。 像他的前驱Tachtamishev一样,Kim总结了 两种卸料方式:funnel和shaft type,同时 还有一个混合模型。 Kim在仓内外壁同时进行了观测。外侧的观 测方法是:在仓壁上开了一些空洞,在这 些空洞上装上玻璃片。在5个不同高度出沿 着圆周分别开了4个空洞,一共20个空洞“ 玻璃”。内部的观察则通过人在仓内进行观 察。 在funnel中,当卸料时,仓壁周围的物料不 会流动。而在物料的中部会

13、形成漏斗型流 动形式。透过玻璃观察到,在shaft flow中, 物料大规模向下流动而不会有funnel。 这些观察的结果证明了在流动类型和物料 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shaft中才 观察到有很大的压力增加。因此我们可以 推断,如果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能够控制物 料流动的装置那么动态压力就可以避免。 Kim指出,对于funnel type of flow,在物料 和筒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应该很大;也就是说 ,筒的内壁应该比较粗糙。此外,应该沿 着仓的横截面均匀的装料。这样的话,底 层的物料就会因为上层物料的挤压而变得 密实。另外一个标准 是仓的高度和直径之比不应大。在浅檐仓 中,他们的比值应为

14、1.5或者更小,物料在 卸料过程中会表现出funnel-like的形式。 Kim相信以上描述只是为了确保筒仓中的流 动为funnel,但并不是说都很可靠。他说, 根据实验的结果,有两种可行的方法可以 确保funnel,尽管不考虑在筒仓壁上由于流 动造成的水平压力的增加。第一种方法是 环状方法。这种做法是在仓内壁上几个不 同高度的地方加上木质的圆环。另一种方 法是在卸料口的上 方设置穿孔的管子,这种方法来源于 Reimberts。Kim也用方形木柱仓进行了实 验。 图12-4比较了通过Kim和Janssen方法得到 的侧压力。这些数据是钢筋混凝土仓的模 型得到的,直径24ft4in,高度69ft

15、。在每一 层每个90度设置一个粘贴应变片。 曲线B是在卸料过程中粘贴应变片的数据。 在每一层,水平压力都是六个连续实验中 四个粘贴应变片数值的平均值。结果显示 ,卸料为大规模流动。曲线B 也说明,在第四层,动态压力是静态压力 的1.9倍,如果以为Janssen结果(A曲线) 是静态的压力。第五层的时候变成了1.75倍 。 C曲线表示的水平压力值是三次试验结果的 平均值,实验模型是在仓内壁上有三个圆 环的筒仓模型,直径10ft8in。(apart)。 这些平均值(funnel flow)比Janssen方法 得到的结果要小。 曲线D显示的是在卸料过程中的应变片数值 。筒仓的模型中在卸料口的上方有

16、方形的 木条(边长为4ft3in高为39ft4in)。卸料类 型为funnel。D曲线上所有的数值都比 Janssen方法的小。这些曲线显示了圆环和 方形木条在卸料过程中对于侧压力减小的 影响。 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混凝土筒仓模型实验, 内直径为17ft5in,高度为108ft。图12-5显 示了该实验结果和Janssen实验结果之间关 于侧压力的差异。曲线B 的值是在卸料过程中得到的,是大规模流 动。图线的形状表明流动是不稳定的。Kim 指出,在这些实验中,筒仓模型壁上的垂 直裂缝达到了3/4in。曲线C显示了在同一模 型中在卸料过程中的压力,区别是在内壁 上安装有环状的木条。这些圆环为 8ft10in.apart。这些环没有减小动态压力值 。然而,在第四层和第二层压力出现了较 大的增加。再一次,大规模流动模型又出 现了。Kim还指出,那些木环并没有明显的 使流动变为漏斗型流动。曲线D为在卸料过 程中的数值,模型 中设置尺寸为3ft11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