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2035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课时跟踪检测(三)课时跟踪检测(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4 分分)1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社会动荡变革解析:解析:选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乱井田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

2、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革。2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解析:选选 D 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

3、去的统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3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 )解析:解析:选选 C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法家思想被重用。4 吴子吴子料敌料敌中记载: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心。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秦国君

4、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政治严明,赏罚必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 秦国国君雄才大略秦国国君雄才大略 秦人尚武精神浓厚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 BC D解析:解析:选选 B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其政严,其赏罚信其政严,其赏罚信”可以判断出可以判断出正确;由正确;由“其人不让,皆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有斗心”可判断可判断正确;正确;不能由材料得出。不能由材料得出。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有( )2A增加赋税收入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

5、力打击贵族势力解析:解析:选选 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D 两项和题干没有联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系;C 项项“严格控制人民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故选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故选 A。6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6、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行县制 D连坐法连坐法解析:解析:选选 D 商鞅为加强管理,对居民采取了连坐制度。商鞅为加强管理,对居民采取了连坐制度。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第 7 题题 10 分,第分,第 8 题题 16 分,共分,共 26 分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魏国其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私有制私有制)”)” 。公元前。公元前 445445 年,魏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务尽地力” ,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

7、围,农民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 (斗斗) );不勤,则损亦如之。;不勤,则损亦如之。 ”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粟百八十万石万石” 。史记史记平准书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 ”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为此,李

8、悝又实行了平籴法。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摘编自白至德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4 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6 分分)解析:解析:第第(1)问,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大变革的背景角度分析。第问,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大变革的背景角度分析。第(2)问,从改革对农业发展、国家实力提升等方面分析。问,从改革对农业发展、国家实力提升

9、等方面分析。答案:答案:(1)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2)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为战国其它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为战国其它诸国提供改革借鉴。诸国提供改

10、革借鉴。8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3材料二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材料三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不师赵良之

11、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请回答: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肯定?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肯定?(8分分)(2)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8 分分)解析:解析:第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衡;第二小问要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

12、度量衡;第二小问要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第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第(2)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准。答案:答案:(1)内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肯定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内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肯定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2)司马迁把个人的品行和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原因: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司马迁把个人的品行和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原因: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