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2023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随堂双基达标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 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 3 试题含解析1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第 1 课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他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C三民主义 D布尔什维主义答案 C解析 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纲领和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其余选项与其无关。21912 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实现社会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答案 B解析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属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属政

2、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属社会革命,它是对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发展。31925 年, 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人民版 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 3 试题含解析2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答案 A解析 由“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 1924 年提出的,故 A 项正确。4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才宣布愿为

3、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答案 C解析 新时期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选 C 项。51924 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A是接受英美帮助的结果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答案 C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与时俱

4、进的结果。其和中共的政策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人民版 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 3 试题含解析3名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答案 (1)三民主义。核心内容:民权主义。(2)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增加“节制资本” 、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等。(3)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或大革命)。(4)与时俱进。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