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2021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7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人生观 价值观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建构哲学体系,掌握主干知识(唯物论) (辩证法)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 合能力测试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 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 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 关系。(10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 合能力测试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 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2009年普通高等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

2、卷)文科综合测试试题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 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 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05江苏卷38) 2004 年 10 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 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 水电与可持续发 展北京宣言 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 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 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但开发利用还不到 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 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 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

3、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 环境影响评 价法 ,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 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1)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 (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 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 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水 电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实现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盒效益的统一;新建水 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说 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

4、客观规律为基 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 在总结水电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认 识,又用这种认识指导水电开发。这体现了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06北京卷39)“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 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 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 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 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 现中华文化。(9分) 答: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 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

5、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 ,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 ,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 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06全国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 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 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 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 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 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 目,开发

6、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 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 道理。(12分) 24、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 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的唯 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的实际情况和 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 结合起来。(4分) 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 制定了“树、鱼、豆”为重点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 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 其中某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7、)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35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p38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 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反映客观 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

8、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 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 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 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 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

9、视精神的 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意识。(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 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 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p33(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 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 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3)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 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

10、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p34(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 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 (3)错误倾向: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 性的唯心主义;否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性的唯心主义;否认

1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 。注意:规律原理既是唯物 论又属于辩证法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1、必须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际出发。 反对主观主义。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 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

12、态度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易混观点辨析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 的辩证关系”范畴 不同 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 内容 有别前者: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 本原后者: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唯唯 一一 特特 性性物物 质质根根 本本 属属 性性物质只有 在运动中 才能存在, 运动是物 质存在的 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 质的具体形态的 共性运动运动是物 质存在的 方式是物质的本质易错易混知识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2、物质是万事万物

13、的总和。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 形态表现出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 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 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客观实在”

14、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 为“反映”)易错易混知识点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 作用。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 主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 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 实践过程本身。)(“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

15、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 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易错易混知识点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 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

16、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 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 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高性能的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 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 点否定了( )A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意识,思维的内容则 是人脑的产物。A(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